发病时间:不清楚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周期
补充说明: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周期
a******W 2022-05-06 18:2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周期可能因人而异,通常包括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对症治疗、脑水肿治疗以及颅内压增高治疗等措施。
1.抗病毒治疗
抗病毒治疗旨在针对特定病原体使用相应抗病毒药物以控制病情发展。此方法适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炎患者。在实施过程中需监测患者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2.免疫调节
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来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病程。对于存在免疫功能紊乱导致的慢性感染状态下的脑膜炎有益。
3.对症治疗
对症治疗包括缓解头痛、发热等症状,促进恢复。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脑膜炎患者,在辅助其他针对性治疗的同时缓解症状。
4.脑水肿治疗
脑水肿治疗旨在减少脑组织水肿,防止进一步损伤。当病毒侵袭大脑引起局部渗出增多时,可选用利尿剂如等进行治疗。
5.颅内压增高治疗
颅内压增高治疗用于降低颅内压力,预防脑疝发生。对于有明显颅内高压征象的脑膜炎患者效果显著。
在治疗病毒性脑膜炎期间,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康复。饮食上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影响疾病恢复。
2024-02-14 21:01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血管源性脑水肿的基本发病机制是微血管通透性增高。正常血脑屏障只容许一些小分子溶质通过,因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很低,基外周几乎被星形胶质细胞终足所包围,后者被视为血脑屏障的组成部分(第二道屏障)。故平时组织间液几乎不含蛋白,但血管源性脑水肿时的水肿液含较多蛋白质表明微血管通透性已增高。实验观察发现水肿中心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大小吞饮泡囊增多;用铁蛋白作示踪剂,发现该颗粒出现于吞饮泡囊中,游离于胞浆和基底膜内,停留于细胞间隙中,和出现于水肿组织中,从而判定水肿液是经内皮细胞内和细胞之间的通道渗出并扩展的。通透性增高的机制尚不详知,可能与一些化学介质的作用有关。有人发现水肿白质中5-羟色胺明显增多,后者经脑脊髓液引入脑实质,可致微血管通透性增高;近期资料表明,自由基损伤内皮细胞的可能性很大,肌肉内注射自由基清除剂对苯二胺(DPPD),可减轻实验性冻伤性脑水肿。在细胞中毒性脑水肿的发展中,微血管通透性不增高。目前认为这类水肿是脑细胞摄水增多而致肿胀。细胞中毒性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钠泵功能减退有关。前文所述的各种代谢抑制物及急性缺氧可能都使ATP生成减少,致依赖于ATP提供能量的钠泵活动衰减,Na+不能向细胞外主动运转,水分乃进入细胞内以恢复平衡,故造成过量Na+和水在脑细胞内积聚。至于急性低钠血症时,则是因细胞外低渗,故水分转移到细胞内。新的资料表明,脑细胞膜含较多的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其不饱和双键易受自由基的影响而发生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损伤膜结构和功能。此因素在细胞中中毒性脑水肿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自由基损伤线粒体膜,后者功能受损又导致ATP生成减少。间质性脑水肿液来自脑脊髓液,当脑脊髓液生成和回流的通路受阻(如导水管被肿瘤,或炎性增生所堵塞)时,它就在脑室中积聚,过多积聚使室内压上升,以致脑室管膜通透性增高甚至破裂,而溢入附近间质引起周围白质的间质性脑水肿。
就诊科室:脑外科
复方吡拉西坦脑蛋白水解物片
1.急慢性脑血管病、脑外伤、各种中毒性脑病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脑神经功能障碍及记忆力减退。2.先天性脑发育不全,儿童智能发育迟缓,老年性痴呆。3.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毒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精神病。
盐酸替扎尼定片
盐酸替扎尼定片为中枢性骨骼肌松弛药,用于降低因脑和脊髓外伤、脑出血、脑炎以及多发性硬化病等所致的骨骼肌张力增高、肌痉挛和肌强直。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