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萎缩> 脑萎缩活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脑萎缩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神经营养药物治疗、脑功能锻炼、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及戒烟限酒等方面的行为调整。此措施有助于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减少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对延缓脑萎缩有积极作用。
2.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神经营养药物治疗通过口服或注射特定药物来促进大脑细胞存活和修复受损区域。这类药物能够提高脑部血流量、降低氧化应激水平以及抑制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3.脑功能锻炼
脑功能锻炼涉及一系列认知训练活动如记忆游戏、逻辑推理练习等,旨在增强大脑灵活性。研究显示,持续的脑力挑战可刺激海马体产生新的神经连接,有助于维持或提升记忆力和信息处理速度。
4.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常由专业中医师在特定穴位上施行细针刺入人体,可能需要多次会诊才能见效。传统中医学认为,脑萎缩多因气血不足导致脑髓空虚而引起,针灸能调节气血平衡、补益精气亏损;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其对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认知功能改善作用。
脑萎缩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建议定期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以监测病情变化。若出现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以便获得适当的医疗评估和指导。

2024-03-05 06:31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家和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其中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以痴呆、智能减退、记忆障碍、性格改变、行为障碍为主。有的伴有偏瘫和癫痫发作。局灶性脑萎缩以性格改变为主;小脑萎缩以语言障碍及形体的共济失调和震颤为主。

2014-07-26 15:0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脑萎缩

脑萎缩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本身发生器质性病变而产生萎缩的一类神经精神性疾病。脑萎缩包括小儿脑萎缩、成人脑萎缩。以老年人多见。本病成年人发病:多发生于50岁以上,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男性多于女性,脑萎缩有弥漫性脑萎缩(包括皮层萎缩、小脑萎缩及皮层、小脑、脑干萎缩)及局限性脑萎缩(多见于局限性脑器质性病变后如外伤、血管病、颅内局限性感染后等)。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