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脑出血>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医生回答(2)

邓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全血细胞计数、骨髓穿刺涂片检查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
全血细胞计数可以评估嗜碱性粒细胞的比例是否增高;骨髓穿刺涂片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到骨髓中的细胞形态学变化;而流式细胞仪检测则能定量分析血液中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及其亚群的数量。通过这些实验室检查,医生可以确定嗜碱性粒细胞是否异常增多,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针对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患者可遵医嘱使用阿糖胞苷联合蒽环类药物进行化疗,如柔红霉素或阿克拉霉素。因为这两种药物都具有抑制DNA合成的作用,因此可以干扰嗜碱性粒细胞的增殖。
在确诊为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后,应避免接触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受损的因素,如放射线照射,以减少感染风险。同时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影响机体恢复。

2024-02-04 10:02

举报

李成希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⒈急性型
发病可见任何年龄,该型类似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起病多急骤,临床有严重贫血、发热、乏力、虚弱、全身不适、盗汗、咽喉痛、咳嗽、腹泻、出血等。病程较短,往往死于脑出血。此外还可偶尔伴随嗜碱性粒细胞内颗粒性物质(特别是组胺)的释放,导致面红、头痛、瘙痒、低血压或发生严重的十二指肠溃疡。
⒉慢性型
有费城染色体,而且早期血象、骨髓象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似,晚期酷似慢粒急变,因此有人认为不是一种独立的亚型。
诊断评析:慢性型BL是CML终末期表现,根据前面业已存在的CML病程,以及伴随的嗜碱性粒细胞增多的血象及骨髓象,较易诊断,但治疗十分困难。
急性型者,即起病即有血及骨

2014-07-29 08:3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