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病> 精神性厌食症

医生回答(2)

韩晴爱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精神性厌食症是一种以自愿维持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为特征的进食障碍,涉及到心理、行为和生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精神性厌食症的病理机制与大脑神经递质失衡有关,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这些神经递质对食欲控制、情绪调节有重要作用,其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患者出现过度关注体重和饮食的行为模式。精神性厌食症的主要症状包括严重减重、害怕发胖、拒绝进食高热量食物以及持续限制摄入量。此外还可能出现月经不规律或停止、皮肤干燥、头发稀疏等症状。
针对该疾病的常规检查项目可能包括身体质量指数(BMI)评估、血液生化检查以检测电解质紊乱、甲状腺功能测试排除甲状腺功能低下或其他代谢性疾病,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或精神状态评估。治疗精神性厌食症通常需要综合运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治疗;药物治疗则可能会使用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或激素替代治疗。
建议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定期评估并调整饮食计划,确保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同时,鼓励患者参加适当的运动,但应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消耗过多能量。

2024-03-07 14:30

举报

于小伟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厌食(anorexia)是较长期的食欲减退或消失。主要有两种病理生理因素:一种因局部或全身性疾病影响消化功能,使胃肠平滑肌张力低下,消化液分泌减少、酶的活性降低;另一种是中枢神经系统受人体内外环境刺激的影响,使对消化功能的调节失去平衡。厌食是精神性的疾病,主要发生在小儿至三十岁的年轻女性,但也有约十分之一的患者为男孩和年轻男子。

2014-07-30 20: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