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鼓膜穿孔> 潜水性内耳损伤

医生回答(2)

彭含蒂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潜水性内耳损伤可以考虑高压氧治疗、抗眩晕药物、神经营养药物、鼓室通气管置入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医疗干预。
1.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通过在较高压力下吸入纯氧气来发挥作用,通常为隔日一次,每次50分钟左右。此措施有助于改善组织缺氧状态、促进微循环及抑制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反应,从而减轻潜水性内耳损伤引起的水肿、充血等症状。
2.抗眩晕药物
抗眩晕药物包括地芬尼多片、美克洛嗪片等口服给药,具体用药时间依医嘱而定。这类药物能有效缓解由潜水性内耳损伤所致眩晕及相关症状如恶心呕吐等情况;但需注意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3.神经营养药物
神经营养药物主要包括维生素B族以及甲钴胺胶囊等,每日按时服用。这些药物能够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再生,加速恢复听力功能;对于存在感音性耳聋者具有一定的作用。
4.鼓室通气管置入术
鼓室通气管置入术是一种门诊手术,在全麻或局部麻醉下完成,通常不超过30分钟。该手术旨在改善中耳通气,减少由于潜水性内耳损伤导致的积液和感染风险。适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伴有鼓室积液者。
5.前庭神经切断术
前庭神经切断术是通过切除受影响的前庭神经部分或全部来治疗特定类型的头晕和眩晕的一种方法,一般需要住院并在全身麻醉下进行。该手术目标是消除因潜水性内耳损伤造成的异常信号传递至大脑而导致的不适感觉。适合于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等引起的严重且难以控制的眩晕患者。
在治疗潜水性内耳损伤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耳部压力变化,以免加重损伤。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也有助于身体恢复,因为充足的休息可以帮助降低眩晕发作的风险。

2024-02-16 14:47

举报

罗成志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潜水性内耳损伤病因
1.暂时性前庭功能障碍
(1)进入外耳道或中耳不同温度水的刺激由于外耳道阻塞或鼓膜穿孔,使水进入外耳或中耳内有时间和温度差别,而引起前庭刺激效应。
(2)因咽鼓管功能障碍不能自动调节鼓室内气压,潜水后上升水面产生相对高压状态,而引起内爆性损伤,如听骨移位,窗膜破裂,单纯镫骨移动,可产生眩晕,重者内耳外淋巴发生旋涡,损伤耳蜗底转,可造成永久性耳聋。
(3)高压神经综合征于1968年首用此名,即在潜入深水150m以下时,用氦氧混合气吸入,因压力急增可出现头晕、震颤和精神运动性障碍,减压后又可很快恢复正常。据Farmer(1971年)称此症并非组织缺氧或血内二氧化碳蓄积,而是由于小脑抑制前庭核功能减弱所致。
2.永久性内耳损害
(1)浅层潜水上升或下沉时发生了减压病,机理主要是组织内小气泡形成,以及血液气栓形成,造成组织机械损伤、缺血或炎症反应。深层潜水时于加压情况下咽鼓管功能不良,又错误地进行咽鼓管吹张,使脑脊液和外淋巴液压急剧上升,而致镫骨向鼓室内移位,前庭膜破裂和鼓膜穿孔。据Harker(1974年)试验,鼓室内外压力差达16kPa,相当1.58m深海水,即可发生内爆性膜破裂。
(2)在稳定的深层潜水中可出现突然单侧前庭功能衰竭。Sundmaker于1973年首次报告,潜入深水,吸入氦氧混合气体或加氦氖三种混合气体,突然改变为空气吸入,于短期内即可产生症状,可能系添加的气体增加了内淋巴气体浓度,产生渗透压性水肿所致,也可能因增加的惰气透过组织屏障进入体内,与原先渗入体内的氮气相遇,减压后释放成气泡,造成内耳气栓性损害而引起。
(3)沉箱和头盔内通风或压缩气体产生的噪音高达100~120dB,可造成噪音性内耳损害。

2014-07-31 09: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