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打嗝是吃饱了吗
补充说明:新生儿打嗝是吃饱了吗
a******W 2014-08-19 06:3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2)
新生儿打嗝可能是吃饱了,也可能是吸入了过多的空气、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胃炎等原因引起的。
1、吃饱了
新生儿吃饱了以后,可能会导致胃肠道内的气体排出,从而出现打嗝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给新生儿拍嗝的方式,帮助新生儿排出胃肠道内的气体,缓解打嗝的症状。
2、吸入了过多的空气
如果新生儿在吃奶的时候,吃得比较急,可能会导致大量的空气随奶液进入胃肠道,从而引起打嗝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通过给新生儿按摩腹部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打嗝的症状。
3、消化不良
新生儿的胃肠道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如果一次性吃过多的奶,可能会导致食物堆积在胃肠道内,引起消化不良的情况。通常会表现为腹胀、腹痛等症状,部分新生儿可能会出现打嗝的情况。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促进胃肠道蠕动。
4、胃食管反流
如果新生儿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出现障碍,可能会诱发胃食管反流的情况。通常会表现为嗳气、打嗝等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内镜下抗反流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胃炎
胃炎通常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酒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由于胃黏膜存在炎症反应,新生儿可能会出现打嗝、腹痛、恶心等症状。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可以适当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面条等。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新生儿的护理,避免出现受凉的情况,同时还需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有利于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治疗。
2018-12-09 20:17
举报打嗝多是由于膈肌痉挛引起的,与这个孩子胃自身发育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孩子的年龄比较小贲门发育,不成熟,吃奶以后就有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吃奶过多就会压迫膈肌,导致膈肌痉挛,就会出现打嗝需要减少每次喂奶的奶量,增加喂奶次数,另外就是给孩子进行拍背
2018-03-09 18:1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新生儿打嗝通常表明其已经吃饱了。
新生儿打嗝主要是由于胃容量小、贲门括约肌发育不全等原因导致的。这些因素使得新生儿容易在进食后出现打嗝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如果新生儿打嗝伴随着呕吐、腹泻等症状,则可能是消化系统出现了问题,需要及时就医。
对于新生儿打嗝的现象,家长应注意观察,避免过度喂养,以减少打嗝的发生。同时,在喂奶过程中,应保持宝宝头部稍微抬高的姿势,有助于减轻打嗝的症状。
2023-12-25 14:18
举报打嗝是一个生理上常见的现象,由横膈膜痉挛收缩引起的。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也有的是生化、物理刺激引起,比如进食、饮水过急。发生打嗝时不要心急,若因过饱过急饮食造成者,数分钟内可自动缓解,以后给他东西吃慢点,别急。再有注意吃的量,确实吃的少,可以在让她吃点。
2014-08-19 06:32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正常小儿与成人一样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很薄的肌肉,称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与成人不同的是,婴儿是以腹式呼吸为主,膈肌还是婴儿呼吸肌的一部分。当膈肌收缩时,胸腔扩大,引起吸气动作;膈肌松弛时,胸腔容量减少,引起呼气动作。当婴儿吃奶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都会使植物神经受到刺激,从而使膈肌发生突然的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嗝的一声,当有节律地发出此种声音时,这就是所谓的婴儿打嗝了。1、护理不当:导致小宝宝外感风寒,寒热之气逆而不顺,俗话说是ldquo;喝了冷风rdquo;而诱发打嗝;2、哺乳不当:如果小宝宝乳食不节制,或吃了生冷奶水或过服寒凉药物则气滞不行,脾胃功能减弱、气机升降失常而使胃气上逆动膈而诱发打嗝;3、吃得过快或惊哭后吃奶:在这种不恰当的时机哺乳会造成小宝宝哽噎而诱发打嗝。
就诊科室:儿科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
铝碳酸镁片
用于慢性胃炎和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感(烧心);酸性嗳气;饱胀等。
乳结泰胶囊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止痛。用于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致乳房肿块胀痛,触痛,胸肋胀闷,烦躁易怒,舌质偏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或弦涩;乳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1.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2.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4.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