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肝硬化>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溶血性黄疸的症状包括巩膜黄染、尿液变深黄色、贫血、疲劳和瘙痒。这些症状可能表明存在血液学问题,建议及时就医以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1.巩膜黄染
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此时未结合胆红素会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使巩膜出现黄染。巩膜黄染是由于胆红素在巩膜组织中的积聚引起的,通常表示病情较为严重。
2.尿液变深黄色
当胆红素经过肝脏时,会被肝细胞摄取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随血液循环流动至肾脏,经由肾小球过滤后进入原尿,再被肾小管分泌入尿液中,使得尿液呈现深黄色。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胆红素排泄增加所致,反映了肝脏和胆道系统的功能状态。
3.贫血
溶血性黄疸时,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速度,导致贫血的发生。贫血会导致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引起全身各器官供氧不足,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
4.疲劳
溶血性黄疸患者由于贫血,身体缺乏足够的氧气和能量供应,容易感到疲劳。疲劳感可能源于贫血引起的缺氧状态,也可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红细胞的攻击导致的身体不适。
5.瘙痒
溶血性黄疸会引起胆汁淤积,未结合胆红素逆流入血,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瘙痒通常出现在皮肤上,但也可能影响黏膜和其他部位,持续时间较长且难以忍受。
针对溶血性黄疸的症状,可以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测试等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或脾脏切除术。患者应避免饮酒,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确保良好的睡眠质量,并遵循医嘱调整饮食,减少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

2024-01-29 08:10

举报

医生回答(1)

孙筱柔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胆红素生成过多这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溶血)后,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增多,大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运输至肝脏,必然使肝脏(肝细胞)的负担增加,当超过肝脏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与结合能力时,则引起血液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此外,大量溶血导致的贫血,使肝细胞处在缺氧、缺血的状态下,其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的能力必然会进一步降低,结果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肝细胞功能低下或有功能肝细胞量减少这是由于肝脏的肝酶功能低下,或者由于晚期肝硬化、或暴发性肝炎、肝功能衰竭,肝内残存有功能的肝细胞量很少,不能摄取血液中的非结合胆红素,导致非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浓度更为增高而出现黄疸。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也是由于这个原因。肝细胞破坏结合胆红素外溢在肝炎病人中,由于肝细胞发生了广泛性损害(变性、坏死),致使肝细胞对非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发生障碍,故血清中非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而部分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继续摄取、结合非结合胆红素,使其转变为结合胆红素,但其中一部分结合胆红素未能排泌于毛细胆管中,而是经坏死的肝细胞间隙反流入肝淋巴液与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结合胆红素浓度也增高而出现黄疸。这时病人转氨酶多会升高。

2014-10-14 20: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疸 (溶血性黄疸)

血疸又名血黄。血疸是因输血、某些药物、蛇毒、疟疾等引起溶血所致。以黄疸,面白,头晕等为主要表现的疸病类疾病。本病即西医学所说的溶血性黄疸。胎黄、蚕豆黄亦属血疸,但已另立病名。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