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结核科> 乳痨> 乳痨中草药

精选回答(1)

李宁 医师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 三甲

擅长:擅长感冒、咳嗽、不寐、头痛、眩晕、腹痛、胃痛、便秘、泄泻、自汗、盗汗、腰痛等等的中医治疗

提问

乳痨是中医的一种病症名,相当于西医的乳腺结核。乳腺结核在中医上多是由于肝肾阴虚、痰瘀互结、冲任不调、气滞血瘀等原因引起,患者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病因进行治疗。

1、肝肾阴虚

肝肾阴虚是指肝肾两脏阴液亏虚,虚热内扰导致的一类病症,多由久病失调、房劳多产、温病伤阴等因素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胀痛、面色潮红、午后发热、口渴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2、痰瘀互结

痰瘀互结是指体内津液代谢障碍,导致水液停滞,在体内聚而成形成肿块的一种病症,多由外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肿块、胸闷、胁肋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逍遥丸、乳癖消片等药物进行调理。

3、冲任不调

冲任不调是指冲任二脉调蓄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常,导致气血失和,引起的疾病。患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头晕目眩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调经促孕丸、妇科养荣胶囊等药物进行调理。

4、气滞血瘀

气滞血瘀是指气机郁滞日久而致血行瘀阻的病机,多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患者主要表现为乳房胀痛、面色晦暗、痛经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血府逐瘀丸、柴胡舒肝丸等药物进行调理。

5、外感热毒

外感热毒是指外感热邪侵袭人体,导致热毒内盛,蕴结于乳房部位,从而引起乳房肿块、疼痛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4-10-16 10:21

举报

医生回答(2)

木荟萱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乳痨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龙胆泻肝汤、清开灵口服液、板蓝根颗粒、金银花露、蒲公英片等中草药进行治疗。但乳痨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龙胆泻肝汤
龙胆泻肝汤可用于治疗乳痨引起的肝胆湿热。该方剂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脾胃虚寒者慎用。
2.清开灵口服液
清开灵口服液适用于乳痨患者出现痰浊内扰的症状。其能清热解毒,镇静安神。外感风寒感冒者忌服。
3.板蓝根颗粒
板蓝根颗粒可辅助改善乳痨引起的咽喉肿痛。本品有凉血利咽的作用。对该药品过敏的患者禁用。
4.金银花露
金银花露适用于缓解乳痨所致的心烦口渴症状。此药能够起到疏表散热的效果。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5.蒲公英片
蒲公英片对于存在乳痨的患者而言,可以起到一定的消炎效果。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以上提及的所有药物均需要遵医嘱使用。建议患者平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免疫力。

2024-01-20 00:20

举报

陆梓琛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乳痨初起时乳房部一个或数个结节状肿块,大小不等,边界不清,硬而不坚,肤色如常,压痛不明显。脓肿溃破后发生一个或数个窦道或溃疡,排出混有豆腐渣样碎屑的稀薄脓液,腐肉不脱,极难收口,或形成疮口日久难敛,或形成乳漏,局部有潜在性空腔或窦道。伴低热,盗汗,食欲不振等症。

2014-10-15 22:3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