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心脏杂音、血尿、脾肿大、动脉栓塞等,通常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和治疗。
1.发热
当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系统时,免疫细胞会启动防御机制对抗感染,此时会产生炎症反应和内源性致热因子,导致体温升高。通常起病缓慢且不规则,可伴有寒战、出汗等不适感。
2.心脏杂音
由于瓣膜受损或赘生物的存在,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产生异常流体力学效应,形成杂音。这是由于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或方向改变引起的。杂音可能来自心脏的心尖部或瓣膜区域,随呼吸变化而增强或减弱。
3.血尿
由于细菌代谢产物引起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损害,可能导致微血栓形成并脱落进入血液循环中,进而出现血尿的症状。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肉眼可见的红色尿液,伴随腰痛或腹部疼痛。
4.脾肿大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其功能包括清除衰老红细胞和储存白细胞。心内膜炎时,由于免疫系统的激活和炎症反应,会导致脾脏充血和水肿,从而引起脾肿大的现象。脾肿大通常表现为左上腹持续性胀满感,有时可触及到脾脏边缘。
5.动脉栓塞
栓子堵塞了远端动脉分支,导致局部组织缺血或坏死。栓子来源于心内膜上的菌-赘生物,这些菌-赘生物由心内膜炎引发。栓塞通常发生在脑部、四肢或肾脏,会引起相应器官的功能障碍,如头痛、肢体麻木或尿量减少。
针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可以进行超声心动图、血培养等检查以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以及是否存在感染迹象。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共用注射器或其他医疗器械,以降低感染风险。

2024-03-18 05:32

举报

医生回答(1)

叶绾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一、全身性感染 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二、心脏表现 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种类、病原体种类以及瓣膜或内膜损毁程度。由于赘生物的增长或脱落,瓣膜、腱索的破坏,杂音多变,或出现新的杂音。若无杂音时也不能除外心内膜炎存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当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间隔,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可有早搏或心房纤颤。心律失常在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中不少见,多数为室性期前收缩,其次为房颤和P-R间期延长,4%病例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已成为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2014-10-24 22: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近年来发现本病在二尖瓣脱垂,心导管检查和心脏手术后以及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基础上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增高趋势。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推荐医生更多

雷著斌

提问

上海天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