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李祤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失用性肌萎缩可以通过营养支持治疗、物理疗法、功能锻炼、肌肉强化训练、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其他治疗方式。
1.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通过提供均衡饮食或特殊配方食品来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成分,以促进机体恢复。充足的营养有助于维持肌肉健康,加速损伤修复过程,减少因能量不足导致的进一步肌肉消耗。
2.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包括被动关节活动、渐进式抗阻训练等方法,在专业人员指导下定期开展,旨在改善肢体功能及运动范围。此措施可增强肌肉力量、灵活性及耐力,并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防止废用性肌萎缩有积极作用。
3.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主要包括床上体操、坐位练习、站立平衡训练等活动,每日定时定量完成。这些活动能够刺激神经-肌肉系统的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并促进康复;对于轻度至中度的失用性肌萎缩具有显著效果。
4.肌肉强化训练
肌肉强化训练涉及一系列针对特定肌群的力量训练计划,通常由医师监督执行。目标是增加肌肉质量、改善血液循环及代谢水平;能有效对抗因长期不动引起的肌无力现象。
5.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需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操作,在选定穴位上施行电针或温针灸法。此传统中医疗法被认为可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缓解因神经营养障碍所致的不适感。
除上述措施外,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活动能力和身体状况,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应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日常活动,如进食、穿衣等,以促进身体功能的恢复。

2024-01-01 00:27

举报

霍思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目前认为肌肉萎缩引发的肢体运动障碍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急于求成,常常事倍功半,且导致关节肌肉损伤、骨折、肩部和髋部疼痛、痉挛加重、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以及足下垂、内翻等问题,即“误用综合征”。
不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一旦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如用患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强化患侧上肢的屈肌协同,使得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造成屈肘、屈腕旋前、屈指畸形,使得手功能恢复更加困难。其实,肌肉萎缩肢体运动障碍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2014-11-28 10:2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