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强迫症> 强迫症性障碍

医生回答(2)

谢亚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强迫症性障碍是一种以反复出现的强烈、不合理或难以控制的想法、冲动或行为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强迫症性障碍的病理机制涉及大脑额叶皮层功能异常以及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失衡。这些异常导致患者对内部思维或冲动的控制减弱,从而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强迫症性障碍的症状包括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或强迫情绪,如频繁洗手、数数或担心受到伤害。这些想法通常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但患者无法控制它们。
诊断强迫症性障碍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心理评估,例如使用标准化的问卷调查或临床访谈。此外,医生也可能推荐脑影像学检查,如磁共振成像(MRI)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强迫症性障碍可以通过认知行为疗法进行治疗,该疗法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其负面思维模式。药物治疗也可用于减轻症状,常用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舍曲林、氟西汀等。
对于患有强迫症性障碍的人群,应保持规律的睡眠模式,避免过度的压力,并尝试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或冥想,以减少症状的影响。

2024-01-12 22:29

举报

林飞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有没有生理上的遗传可能性,我还真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因为强迫症和性格有直接关系,就是个人的认知和思维以及行为方式,比如要求完美,模式化等,那如果自己用这样的方式做事,自然会影响孩子,导致孩子也习得这样的方式,那可能将来也就有这样的问题了。所以如果有强迫症还是建议做专业的心理分析和治疗,打开心结,是否压力,改变不合理的认知和应对方式,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需要可以直接和我联系。

2014-12-01 20:3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