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肝硬化> 人感染血吸虫途径

精选回答(1)

邹文娇 主管护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传染科方面的知识,用药。对院感方面熟悉。可以很好的与患者进行沟通。

提问

人感染血吸虫的途径主要包括饮水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传播等,平时要做好防护措施。

1、饮水传播

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的门静脉系统。如果患者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能会导致血吸虫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饮用生水,不要食用未经煮熟的食物。

2、接触传播

如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可能会导致血吸虫感染。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不要去蚊虫多的地方,以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3、血液传播

如果接触了含有血吸虫的血液,可能会导致血吸虫感染。因此,患者平时要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以免出现血液传播的情况。

4、性接触传播

如果与血吸虫感染者发生性行为,可能会导致血吸虫感染。因此,建议患者在进行性生活时,需要做好防护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

5、母婴传播

如果母体是血吸虫病患者,可能会通过胎盘、产道等途径,导致血吸虫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出现血吸虫病。因此,建议患者在怀孕期间,需要避免接触血吸虫病患者的血液。

如果患者出现血吸虫病的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吡喹酮片、青蒿琥酯片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如冰淇淋、辣椒等,以免加重病情。

2018-11-16 10:47

举报

医生回答(2)

陈家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人感染血吸虫主要是经皮肤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如在河边戏水、游泳时发生。该病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接触传播,当尾蚴穿透皮肤后,在人体内发育为成虫,可引起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导致腹泻、发热等症状。预防血吸虫病的关键是避免与疫水直接接触,尤其是可能存在污染的水源。
人感染血吸虫后,血吸虫在其体内产卵,刺激肠壁,导致局部出现肉芽肿和纤维化,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和免疫应答。血吸虫病的症状包括腹泻、腹痛、脓血便以及肝脾肿大等。这些症状是由于寄生虫对肠道组织的侵袭和破坏所引起的。
针对血吸虫感染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粪便检测以寻找血吸虫卵或孵化出的幼虫。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学检查,例如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吸虫病的治疗通常采用吡喹酮等抗寄生虫药物进行。对于重度感染或有并发症者,可能需住院观察并接受相应支持性治疗。
为了预防血吸虫病,应教育民众勿赤脚接触疫水,特别是儿童,同时加强环境卫生和个人防护措施。

2024-03-02 12:41

举报

木荟萱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吸虫感染人体需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1)传染源:血吸虫是人畜互通寄生虫。其储存宿主种类较多,主要有牛、猪、犬、羊、马、猫及鼠类等30多种动物。病人及患病耕牛为主要传染源,其次,为受感染的羊、猪、犬、马、鼠类等。在一些长时间无人畜活动的地区,血吸虫在野生动物之间通过钉螺传播,形成原发性疫源地;而在人畜活动的居民点或生产地区,由钉螺传播所构成的疫源地属次发性疫源地。

  (2)传染源的粪便进入有钉螺存在的疫水,宿主因接触疫水而传播。①粪便入水:粪便污染水源的方式视各地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和家畜管理饲养方法不同而异。河边洗刷马桶、随地大便、施用新鲜粪便及耕牛放牧等尤易污染水源。②钉螺存在: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故仅限于有钉螺的地区,才有可能有血吸虫流行。在我国,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两岸,及其以南的十二个省、自治区和上海市,且以长江中下游地区较为严重。经过多年的防治,本病流行已基本得到控制。钉螺的感染率与水源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采用哨兵螺方法可测定水源污染情况。分布于我国的钉螺称湖北钉螺,有七个亚种。钉螺属软体动物,水陆两栖,多孳生于水分充足、有机物丰富、杂草丛生、潮湿荫蔽的灌溉沟或河边浅滩;通常生活在水线上下,冬季随气温下降深入地面下数厘米蛰伏越冬。钉螺可在地面,但活动范围有限,速度缓慢。然而,钉螺可附着于水面各种漂浮物体上,如湖草、芦苇、船只等扩散到远处,使原有孳生范围扩大或形成新的孳生地。③接触疫水:在流行区,居民因各种生活和生产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如常因捕鱼、打草积肥、游泳、洗物、洗脚等接触疫水,也可因赤足在含尾蚴的地面上行走,尾蚴从皮肤侵入。尾蚴侵入数量与水源污染程度、皮肤暴露面积、接触疫水时间和次数成正比。除皮肤外,尾蚴也可在饮用生水时从口腔粘膜侵入体内。

  (3)易感人群:普遍易感,居民的感染率与当地钉螺受染率成正比。患者以渔民、农民为多,尤以15~30岁的青壮年因反复接触疫水而感染率较高。男多于女,夏秋季感染者最为多见。儿童与非流行区人群一旦遭受大量感染可产生一定的抵抗力,对再感染的耐受力并不完全,因而重复感染经常发生。

2014-12-15 13:4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