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妇科> 月经量多> 月经过多> 中医基础气血津液

医生回答(2)

黄秋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中医基础气血津液失调可以通过饮食调理、中药调理、穴位按摩、气功养生、拔罐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饮食调理
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如增加补血食材摄入量,减少寒凉食物的摄入量,来改善气血不足的症状。因为气血不足多由脾胃功能虚弱引起,而饮食调养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进而促进气血生化,故能缓解气血不足所致的不适症状。
2.中药调理
选择具有补益气血功效的中药材,如黄芪、党参、当归等,配制成药膳或汤剂服用。这些药材能够调节体内气血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辅助治疗气血津液类相关问题。
3.穴位按摩
选取三阴交穴、足三里穴等穴位进行按摩,每日一次,每次持续5-10分钟。这些穴位是人体经络上的重要点位,刺激它们可以促进气血运行,缓解气血不畅引起的症状。
4.气功养生
学习并练习一些适合自己的气功功法,如太极拳、五禽戏等,每天定时定量地进行锻炼。气功通过调节呼吸和意念,帮助平复心态,同时也能促进气血流通,对治疗气血津液类问题有积极影响。
5.拔罐疗法
使用玻璃罐或竹罐,在特定穴位上吸附一定时间后取下,一般为5-10分钟。拔罐可以刺激局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排出体内湿邪,对于治疗上述问题有一定的作用。
在治疗气血津液类问题时,应避免食用过于油腻及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病情。患者还可适当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助于气血的运行。

2024-01-22 01:04

举报

王春晓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引起气血不足的原因有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劳作过度等。这些病因引起血虚的机理,分述如下:
(1)脾胃虚弱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血虚则可进一步引起其他脏腑功能失常。
(2)饮食不足
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清代喻昌《医门法律》说:“饮食多自能生血,饮食少则血不生”。如饮食数量不足,长期饥饿,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血虚。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血虚,并导致其他病证。
(3)失血过多
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证。另外,由于出血,日久则导致瘀血内阻,脉络不通,一方面造成再出血,另一方面也影响新血的生成,继而加重血虚。
(4)肾气亏虚
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房劳过度等均可引起肾虚,而肾虚则精少,精亏则血虚。
(5)劳作过度
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强力劳作能耗伤气血,久之则气虚血亏;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2015-02-07 14:4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