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呼吸内科> 哮喘>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

医生回答(2)

季沫怡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可通过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抗组胺药、抗疟药、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
系统性皮质类固醇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如、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剂量。皮质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炎症反应,适合于快速控制严重的皮肤病变。
2.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可通过口服或外用形式使用。这类药物能够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由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等症状;对轻至中度的皮肤不适有效。
3.抗疟药
抗疟药包括羟氯喹和阿托莫西汀,在医生指导下每日服用。这些药物具有光保护作用,可减少紫外线诱导的表皮细胞增殖,从而改善相关症状。
4.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等,按医嘱规定时间及剂量服用。此类药物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来缓解病情进展,适用于慢性或复发性病例。
5.生物制剂治疗
生物制剂治疗通常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患者单克隆抗体或其他生物制品。针对特定分子参与发病机制的生物靶点提供精准治疗效果;对于某些难治性案例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监测血液和皮肤变化。建议患者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以减少症状发作。

2023-12-27 17:29

举报

陆梓琛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了解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诊断与治疗。
1)增多原因
临床上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
1. 过敏性疾病
如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食物及药物过敏、血清病、荨麻疹、枯草热等。
2. 寄生虫病
常见于血丝虫、钩虫、包囊虫、肺吸虫、蛔虫、吕弗氏(Lofllers)综合症、蛲虫、旋毛虫、疟疾(偶见)及血吸虫等。
3. 皮肤病
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牛皮癣、疟疾、疥疮、感染、猩红热早期等。
4. 血液病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症、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占10%病例)、嗜酸性肉芽肿、家族性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热带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甲状腺癌及播散性结缔组织病。

2015-02-12 21:5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