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神经衰弱> 人格分裂怎么办

医生回答(2)

赵德开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人格分裂可以考虑心理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电抽搐疗法、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通常由训练有素的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师提供,通过定期会谈来帮助患者探索并处理其内心冲突及情感问题。此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思维、情感及行为模式的认识,从而减少人格分裂的症状表现。
2.抗精神病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如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抗精神病药,以稳定病情。这类药物能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缓解幻觉、妄想等症状,有助于控制人格分裂症的相关临床表现。
3.电抽搐疗法
电抽搐疗法是周期性给予一定量电流刺激大脑,一般每两周一次,在专业人员监督下执行。该技术利用电流引起短暂昏迷状态,模拟自然分娩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减轻因情绪波动导致的人格分裂现象。
4.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咨询师指导患者学习如何识别并控制身体的生理反应,例如心率、肌肉紧张度等。这种治疗方法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了解并管理自己的生理状态,从而减少由于压力或其他因素引起的不适感,预防人格分裂的发生。
面对人格分裂的问题,应强调早期诊断和干预的重要性。若症状持续未改善或影响日常生活,建议寻求心理咨询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以便获得适当的治疗和支持。

2024-01-08 12:46

举报

赵立垠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1.催眠分析要比经典的精神分析更具疗效。
2.当治疗者与多重人格患形成一种良好的移情关系,避免对患当中任何一个人抱以反感或恶意时,治疗最具动力。
3.鼓励各分离的人格之间的内部交流,因为这种内部交流有助于“拆除”置于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之间的隔墙。
4.分离人格的产生有些是因为未能满足正常的需要,对此应考虑需要的功能,不能轻率处置。
5.治疗者的责任是帮助患者将后继的人格返回到它们最初的目标上来,以便转移后继人格与主体人格的对立立场。
6.坚决不能操纵或离间主体人格和后继人格,因为这种策略通常会导致治疗的失败。
7.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后继人格后继人格一旦形成,它就会强烈抵御企图消灭它的一切努力。因此,治疗者不能去消除它,而应该注重它与主体人格的同一性,设法整合它们,使之像正常的情绪变化那样操作。
8.通过宣泄,把主体人格“诱导回来”,让其对原先无法接受的愤怒、不满、冲动等承担责任,并用更为建设性的办法处理它们。由于诱导主体人格的过程也是发泄后继人格的过程,因此置于两者之间的隔墙便会自动解体,两者的交流得以实现。

2015-05-28 22:3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