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易茶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燥是指血液干涩不畅,运行迟缓,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津等,治疗时宜滋阴润燥。
血燥多因长期情志不畅、饮食不当等原因导致阴液亏损,使血液失去濡养而出现干涩不畅的情况。血燥通常伴随皮肤干燥、瘙痒、舌红少津、毛发枯槁等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口干咽燥、失眠多梦、大便干结等情况。
可通过血常规、生化检查、甲状腺功能测定等实验室检查以及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来评估血液状态。治疗血燥可选用具有滋阴清热功效的中药方剂,如增液汤、知柏地黄丸等。患者也可遵医嘱使用复方丹参片、三七胶囊等活血化瘀类药物改善血液循环。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免加重血燥的症状。此外,还可适当食用百合、银耳等食物以滋养肺阴,对缓解血燥也有一定帮助。

2024-01-05 17:26

举报

李同全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燥,是指热入血中,血行加速而异常的病理状态。血热多由邪热入血所致,也可由于情志郁结,五志过极化火而导致血热。亦称血分热。即血分有热。证见吐衄、咳咯、溺血,午后发热,女子月事先期而来,脉弦而数,法当凉血。小儿发热证型之一。中医认为如果体内阳气过盛,火气很大,血液过热则血行加速,脉搏跳动变急,甚至会伤害脉络、耗损阴气。《幼科全书》:“血热者,每日以午间发热,遇夜则凉,此心热也。轻则导赤散,重则四顺饮治之。”血热风燥型、血热风盛证,由于机体蕴热偏盛,时值青壮年,血气方刚之际,或因性情急躁,心绪烦扰,心火内生;或因恣食鱼血燥腥、辛辣之品,伤及脾胃,郁而化热;或复感风热邪气,均可致使血热内盛,热盛生风化燥,外发肌肤,出现红斑,丘疹为主症的证候。可见于现代医学银屑病的进行期。证候: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治则:养阴清热,解毒透疹。主方:清营汤。方药: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

2015-08-04 21: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