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脏病> 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方法

医生回答(5)

闵真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可以采取生活方式干预、降脂药物、抗血小板治疗、抗心绞痛药物、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等方法。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心理平衡。此方法有助于改善血脂水平及心脏功能,进而预防病情进展。
2.降脂药物
降脂药物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或促进其代谢来降低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主要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降低其浓度可减少斑块形成。
3.抗血小板治疗
抗血小板治疗通常使用阿司匹林或其他相关药物,旨在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对于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但尚未发生严重狭窄者有益,因为这能减少不稳定斑块破裂导致急性事件的风险。
4.抗心绞痛药物
抗心绞痛药物主要包括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用于缓解心绞痛发作时的症状。这类药物能够减轻心肌缺血引起的胸痛,提高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风险。
5.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是在X线导引下应用特殊的器械疏通狭窄或堵塞的冠状动脉的方法。该手术适合于解决严重的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所致的心脏病问题。
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建议采取均衡饮食,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如红肉和全脂乳制品,以减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2024-02-13 22:13

举报

荣慧敏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1.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穿刺周围动脉将带球囊的导管送人冠状动脉到达狭窄节段,扩张球囊使狭窄管腔扩大,其主要作用机制为球囊扩张时:①斑块被压回管壁;②斑块局部表面破裂;③偏心性斑块处的无病变血管壁伸展。在此过程中内皮细胞被剥脱,它的再生需1周左右,此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并向内膜游移,使撕裂的斑块表面内膜得到修复。

2.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将以不锈钢或合金材料刻制或绕制成管状而其管壁呈网状带有间隙的支架(裸支架),置入冠状动脉内已经或未经PTCA扩张的狭窄节段支撑血管壁,维持血流畅通,是弥补PTCA的不足特别是减少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PCI。其作用机制为支架植入后满意的结果是所有支架的网状管壁完全紧贴血管壁,支架管腔均匀地扩张,血流畅通,可减少PTCA后的血管壁弹性回缩,并封闭PTCA时可能产生的夹层,可使术后残余狭窄程度降低到20%以下。术后支架逐渐被包埋在增厚的动脉内膜之中,内膜在1~8周内被新生的内皮细胞覆盖。支架管壁下的中膜变薄和纤维化。药物洗脱支架又称为药物涂层支架,是在金属支架表面涂上了不同的药膜,此种支架植入后,平滑肌细胞的增生被抑制,使再狭窄率进一步降低,但药物洗脱支架使血管内皮化过程延迟而造成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裸支架为高。

2015-11-10 21:48

举报

丁国良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介入治疗

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的方法。它属血管再通(vascular recanalization)术的范畴,是心肌血流重建(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术中创伤性最小的一种。临床最早应用的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i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1977年),其后还发展了经冠状动脉内旋切术、旋磨术和激光成形术等,1987年开发了冠状动脉内支架置人术(intracoronary stenting),2002年又应用药物洗脱支架降低了再狭窄发生率。这些技术统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目前PTCA加上支架置人术已成为治疗本病的重要手段。

2015-11-10 21:48

举报

柴东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病变特点

病变特点:粥样硬化斑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狭窄在26%~50%;Ⅲ级,狭窄51%~75%;Ⅳ级,管腔狭窄在76%以上。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伴发冠状动脉痉挛,痉挛可使原有的管腔狭窄程度加剧,甚至导致供血的中断,引起心肌缺血及相应的心脏病变(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并可成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

2015-11-10 21:48

举报

王焕臣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是动脉硬化中最常见而重要的类型,其特点是受累动脉的内膜有类脂质的沉着,复合糖类的积聚,继而纤维组织增生和钙沉着,并有动脉中层的病变。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弹力型动脉,以主动脉、冠状动脉及脑动脉为多见,常导致管腔闭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严重后果。发生在冠状动脉上的动脉粥样硬化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它是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好发部位:据我国的尸检统计资料,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性别差异:20~50岁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60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

2015-11-10 21:4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