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母乳性黄疸>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数天至数周内出现的一种高胆红素血症,通常在2-3周达高峰,持续时间较长。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与母乳中的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有关。该酶可以将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的代谢速率减慢。母乳性黄疸的症状包括皮肤和眼白部分发黄,可能伴有轻微不适或食欲不振。
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常通过血清胆红素水平检测来确认。此外,医生还可能会建议进行超声波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原因。对于轻度的母乳性黄疸,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自行消退。若黄疸程度较重,则需要暂停母乳喂养48-72小时,然后逐渐恢复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家长应注意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避免过度日晒,以免加重皮肤损伤。

2024-03-17 22:32

举报

医生回答(1)

姚平闯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因吃母乳而发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以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使血液中的胆红素不能及时进行代谢和排泄,浓度增加,出现新生儿皮肤和巩膜的黄染。

2016-04-08 23:1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母乳性黄疸 (喂养性黄疸)

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血清胆红素可超过256.6~342.0μmol/L),一般状况良好无溶血或贫血表现。黄疸一般持续3~4周,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胆红素下降≥50%。若再用母乳喂养,黄疸不一定再出现,即使出现亦不会达原有程度。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虽然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但为了顺利推广母乳喂养也应引起重视。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