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暑原因
补充说明:中暑原因
a******W 2016-06-10 19:5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中暑可能是由长时间高温暴露、汗腺功能障碍、脱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电解质失衡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长时间高温暴露
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调,进而引起体温上升、出汗减少等症状。因此,在炎热天气下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户外活动,如无法避免则需采取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等。
2.汗腺功能障碍
汗腺功能障碍导致身体散热困难,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机体为降低体温会出现过度出汗的现象,此时水分丢失过多会引起电解质紊乱和脱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阿托品、山莨菪碱等药物进行治疗,以促进汗液排出。
3.脱水
脱水是指体内的水分不足,不能满足正常生理需要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大量出汗、呕吐或腹泻引起的,导致体内钠盐浓度升高,引起口渴、头痛、恶心、眩晕等症状。轻度脱水可通过口服补液盐来纠正水电解质平衡;重度脱水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补液治疗。
4.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可能导致神经反射弧受损,影响汗腺分泌和体温调节,从而出现多汗、发热等症状。对于此病可遵照医生的意见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非甾体抗炎药缓解不适。
5.电解质失衡
电解质失衡通常由长期饮食不当造成,使体内钠、钾等离子浓度异常,影响细胞内外液体分布,引起水肿、肌肉痉挛等症状。补充缺失的电解质是关键,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或静脉输注电解质溶液来纠正。
中暑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身体负担。必要时,建议进行血常规、尿常规以及电解质水平测定,以评估身体状况并指导后续处理。
2024-02-22 10:0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体丘脑体温调节枢控制产热散热处于态平衡维持体温37℃体内热蓄积体温调节枢失控功能减退、输量减少、静脉压升高汗腺功能衰竭使体内热进步蓄积体温骤增.
2016-06-10 19:53
举报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常见的中暑原因:正常人体温能恒定在37。C左右,是通过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作用,使产热与散热取得平衡的结果,夏季发生中暑的原因多种多样,以下五点最主要的原因。
1、高温工作及生活环境
高温天气从事高温作业容易中暑。因此应该避免在高温环境下滞留,多喝清凉的饮料,如清茶等。尽量避免喝含糖多的饮料和比较粘稠的饮料。多喝一些盐水 由于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盐分大量缺失。
2、环境湿度大,通风透气性差
人体对高温的耐受不仅在于温度,也在于湿度。在相当干燥的空气中,健康人能在50℃的高温中呆上两个小时,在100℃的高温中呆上3分钟,但是在45℃的饱和湿度环境中呆上1小时,就会发生中暑现象。
当气温高于35℃时,机体的热量不但不能向外辐射,环境的热量反而还要向机体辐射,此时人体只能靠大量出汗时蒸发汗液向外散热,以维持体内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使体温保持在37℃。如果空气中的湿度很大,皮肤的汗液不易蒸发,就易发生中暑。
3、长时间太阳直射
黄色高温预警后,从事户外工作的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中暑的发生,应避免长时间太阳直射,户外工作时间不宜太长,同时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在温度大幅度升高时,老人及儿童应减少户外活动,平时生活要喝水,避免出汗后脱水。
2016-06-10 19:53
举报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可以分成三种:
一种是在闷热的房间里容易出现的热射病,病人会感觉到头痛、头晕、口渴,然后体温迅速升高、脉搏加快、面部发红,甚至昏迷。
第二种是日射病,如果人们在烈日下活动或停留时间过长,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只有头部温度增加,高的时候可以达到39℃以上,然后有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但体温不一定升高。
第三种叫热痉挛,人在高温环境中,身体会大量出汗,丢失大量盐分,使血液中的钠含量过低,引起腿部甚至四肢及全身肌肉痉挛。
2016-06-10 19:53
举报向医生提问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