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五官科> 耳鼻喉科> 耳鸣> 中暑的类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中暑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严重程度逐渐加重。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身体调节体温失衡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不同类型中暑的病理机制有所不同:热痉挛主要与电解质丢失引起的肌肉收缩有关;热衰竭是因为大量出汗导致血容量减少和电解质失调;而热射病则是因为核心体温过高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损伤。三种类型的中暑都可能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伴随的症状有所差异:热痉挛常出现肌肉疼痛或抽搐,尤其是下肢;热衰竭可伴有眩晕、疲劳甚至昏迷;热射病通常没有明显的痉挛,但在重症时可能出现昏迷。
针对中暑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直立倾斜试验、尿液分析以及血液生化检查等。其中,直立倾斜试验有助于评估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尿液分析可以检测电解质异常,血液生化检查可用于评估肝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中暑的治疗方法取决于其类型,主要包括物理降温、补充电解质溶液以及重症监护。物理降温包括使用风扇、湿毛巾敷头等措施降低体温,补充电解质主要是通过口服或静脉注射含有钠、钾等电解质的溶液,重症中暑如热射病需立即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预防中暑的关键在于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尤其是在烈日下暴晒。若已经发生中暑,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同时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2024-03-17 07:46

举报

医生回答(4)

贺阳平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的症状比较轻,通常会出现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等症状,而重度中暑就比较严重了,患者通常会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肌肉痉挛,冷汗淋漓,脉搏细弱,甚至出现晕厥、手足抽搐等现象。而对于先兆中暑或者轻度中暑的患者,我们可以施以按摩手法作为一种应急措施进行急救,但是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则应立即送往医院救治,以免危及生命。

2016-06-26 22:31

举报

林东升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有9种类型:热射病、日射病、热虚脱、热痉挛、水中毒、因人体失水所致的热衰竭、夏季天气炎热,极易发生中暑。人的体表温度为32℃,环境温度大于32℃时,人就觉得热了;当环境温度大于35℃后,人体的余热就是靠大量排汗来释放,如果人的体温调节功能出现障碍,人就容易发生中署。全身脱水、对热气候无力反应(暂时性的热疲劳)、足和小腿的热浮肿。一旦出现中暑症状,如头痛、头昏、心慌、恶心、呕吐或昏倒,要迅速将病人放到阴凉处,把衣服解开,用凉水擦头部和胸部,服些治疗中暑的药物,让他安静休息,一般病情都能缓解;如病情严重,要迅速送往医院治疗。

2016-06-26 22:31

举报

廖林海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常见的中暑有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轻度的中暑,这种中暑往往是一些先兆性的中暑症状。第二种类型是热衰竭中暑,这种中暑情况是一种比较严重的中暑症状,并且对人的身体伤害会比较大。第三种中暑是日射中暑,这种中暑主要是因为太阳光强烈照射之后对人的脑细胞造成损伤而导致的中暑。第四种中暑是热射型中暑,这种中暑通常容易发生在那些户外工作的人身上。不管是哪种中暑类型,主要还是因为天气原因过大,人经常接触到高温环境而导致。所以为了避免中暑一定不要在高温环境下长期逗留。

2016-06-26 22:31

举报

闵样水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高热季节不要到太阳下工作,要多喝白开水和淡盐水,要在通风阴凉的地方。预防其实很简单,不要在太热的环境下工作太久,保证足够的通风等散热措施,及时补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等就可以了。夏天天气炎热,应尽量不要空腹,多喝水,最好是盐糖水等。指导意见:建议您还可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胶囊,属中成药,对中暑有很好的疗效。注意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油腻辛辣,多喝水,避免阳光直射,做好防暑的准备,保持心情舒畅

2016-06-26 22:3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中暑 (伤暑)

中暑是由于高温环境中发生的一组急性疾病。根据其主要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常分为三型:①热射病是因高温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热平衡失调使体内热蓄积,临床以高热、意识障碍、无汗为主要症状。由于头部受日光直接曝晒的热射病,又称日射病。②热痉挛,又称中暑痉挛,是由于失水、失盐引起肌肉痉挛。③热衰竭,又称中暑衰竭,主要因周围循环容量不足,引起虚脱或短暂晕厥,后者又称热昏厥。

推荐医生更多

汪玉娇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杨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刘娇媚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孙红 主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李艳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

胥琨琳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首大眼耳鼻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