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糖尿病可以吃皮蛋瘦肉粥吗
补充说明:糖尿病可以吃皮蛋瘦肉粥吗
a******W 2017-03-10 21:2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皮蛋瘦肉粥,但不宜过量食用。
皮蛋瘦肉粥中的皮蛋,通常是指鸡蛋、鸭蛋等蛋类食物。这些蛋类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成分,糖尿病患者适量食用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身体健康。但由于皮蛋瘦肉粥中含有一定量的糖分,糖尿病患者过量食用可能会导致血糖升高,不利于控制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可以适量吃皮蛋瘦肉粥,但不宜过量食用。
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合理膳食,适当食用含糖量低的食物,如西红柿、黄瓜、鸡蛋等。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运动,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控制血糖。另外,患者还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格列齐特、格列美脲、二甲双胍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
2018-12-26 19:14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5)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皮蛋瘦肉粥。
由于皮蛋瘦肉粥中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等物质经消化吸收后会转化为葡萄糖,引起血糖升高,加重病情。此外,过量摄入可能导致能量过剩,长期积累会导致体重增加,进而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肾功能受损,则不建议食用皮蛋瘦肉粥,因为其中含有较高的磷元素,可能会加剧肾脏负担。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饮食控制是管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高糖食物,保持规律的运动,并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以确保健康。
2024-02-16 08:48
举报建议放松心情,注意休息,加强营养,保持外阴清洁,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定期检查。多食的机制不十分清楚,多数学者倾向是葡萄糖利用率(进出组织细胞前后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降低所致,正常人空腹时动静脉血中葡萄糖浓度差缩小,刺激摄食中枢,产生饥饿感,摄食后血糖升高,动静脉血中浓度差加大(大于0.829mmoL/L),摄食中枢受抑制,饱腹中枢兴奋,摄食要求消失,然而糖尿病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缺乏或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虽然血糖处于高水平,但动静脉血中葡萄糖的浓度差很小,组织细胞实际上处于“饥饿状态”,从而刺激摄食中枢,引起饥饿,多食,另外,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大量葡萄糖从尿中排泄,因此机体实际上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亦引起食欲亢进。
2017-03-10 21:39
举报糖尿病的症状可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与代谢紊乱有关的表现,尤其是与高血糖有关的“三多一少”,多见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常不十分明显或仅有部分表现,另一大类是各种急性、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2017-03-10 21:38
举报建议少吃,不要偏食.饮食尽可能广泛多样化.多吃高蛋白优质蛋白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不要喝酒咖啡.戒烟.不要接触有毒物质和辐射源.戒烟酒茶,防止感冒等.忌辛辣食物.是由于血糖过高,超过肾糖阈(8.89~10.0mmol/L),经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渗透性利尿,血糖越高,尿糖排泄越多,尿量越多,24h尿量可达5000~10000ml,但老年人和有肾脏疾病者,肾糖阈增高,尿糖排泄障碍,在血糖轻中度增高时,多尿可不明显。
2017-03-10 21:38
举报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2017-03-10 21:3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常见病,临床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常见症状有多饮、多尿、多食以及消瘦等。糖尿病可引起身体多系统的损害,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血糖显著升高可以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久病还可引起血管与神经病变,从而造成心、脑、肾、眼、神经、皮肤等多脏器组织损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寿命减短,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参芪降糖颗粒
益气养阴,滋脾补肾。主治消渴症,用于II型糖尿病。
瑞格列奈片
用于饮食控制及运动锻炼不能有效控制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患者。瑞格列奈片可与二甲双胍合同。与各自单独使用相比,二者合用对控制血糖有协同作用。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腹膜透析液(乳酸盐-G1.5%)
1.用于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 2.用于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3.用于治疗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 4.用于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 5.用于治疗顽固性水肿; 6.用于治疗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