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溶血性黄疸怎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溶血性黄疸怎么引起的
a******W 2021-06-30 09:58
溶血性黄疸 缺陷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新生儿溶血病 巨球蛋白血症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溶血性黄疸可能是由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巨球蛋白血症、肝硬化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
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机体为补偿而代偿性增加骨髓造血功能,产生大量无效红细胞,在脾脏和/或骨髓中被破坏,形成溶血性贫血。这些无效红细胞可释放胆红素进入血液,引起黄疸。对于遗传性红细胞膜缺陷导致的溶血性黄疸,常采用输血、脾切除等方法进行治疗。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由于存在针对自身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导致红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发生凝集和溶解,进而出现溶血性贫血的情况。此时,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造血系统的代偿能力,无法及时补充失去的红细胞,因此会引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如、甲泼尼龙等。
3.新生儿溶血病
当母亲与胎儿之间的Rh因子不兼容时,会产生Rh抗体,这种抗体可以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攻击胎儿的红细胞,导致溶血。未成熟红细胞在母体中被破坏,从而引起黄疸。新生儿溶血病通常需要光疗来降低胆红素水平,严重病例可能需换血治疗。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其特征是单克隆IgM型免疫球蛋白过度合成并分泌入血,导致高粘滞状态。这使得红细胞易于凝集和破坏,进而诱发溶血性贫血和黄疸。巨球蛋白血症的治疗通常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常用药物有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等。
5.肝硬化
肝硬化会导致肝脏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胆汁淤积,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进而引起黄疸。此外,肝硬化患者的肝细胞受损,无法有效地摄取和利用血红蛋白中的铁元素,导致铁代谢紊乱,进一步加重了贫血的症状。肝硬化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一般采用以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为目的的对症支持疗法,如保肝药水飞蓟宾葡甲胺片可用于改善肝功能。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尿液分析和肝功能指标,以便早期发现溶血性黄疸和其他潜在的问题。必要时,还应进行基因检测、血清学检查以及超声波扫描等辅助诊断手段。
2024-01-21 07:4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特征:1)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痒;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⑤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综合胆红素增高;⑥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⑦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常见检查: 血清间接胆红素 血清甲胎蛋白变异体 经皮肤穿刺胆道造影 积液纤维结合蛋白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 婴幼儿健康检查
就诊科室:消化、血液、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