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溶血性黄疸的表现
补充说明:溶血性黄疸的表现
a******W 2021-07-02 16:0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溶血性黄疸表现为贫血、乏力、黄疸、尿色深黄,有时伴有脾肿大。由于溶血性黄疸可能与多种疾病相关,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贫血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超过骨髓造血能力,导致外周血液中红细胞容量减少。这使得血液无法携带足够的氧气到身体各处,引发一系列缺氧症状。贫血可能导致呼吸困难、心悸等不适感。
2.乏力
溶血时红细胞遭到破坏,其内的各种物质会进入血液循环,间接胆红素随部分未被破坏的红细胞入肝后,在肝内转化成直接胆红素,当胆红素过高时就会出现乏力的症状。乏力可能源于贫血、电解质失衡或其他潜在健康问题。
3.黄疸
黄疸通常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此时胆红素不能正常排出体外,会逆流入血,从而引起皮肤黏膜以及其他器官组织出现发黄的情况。黄疸主要表现在巩膜和皮肤,严重者可影响全身。
4.尿色深黄
因为胆红素经过肝脏处理后变成胆汁,再通过肠道吸收重新回到肝脏,若此时胆红素水平较高,则会导致尿液颜色加深。尿色深黄可能是由于胆红素排泄不畅所致,也可能是其他泌尿系统疾病的征兆。
5.脾肿大
溶血性黄疸患者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骨髓代偿增生旺盛,可使脾脏显著增大。脾肿大可能伴有脾功能亢进,如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针对溶血性黄疸,可以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尿液分析等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如遵医嘱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进行替代治疗,以及光疗或换血疗法。患者应避免接触已知诱发溶血的药物或食物,保持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溶血症状。
2024-01-09 11:5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溶血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特征:1)病因和发生机制:凡能引起红细胞大量破坏而产生溶血现象的疾病,都能发生溶血性黄疸:①先天性溶血性贫血;②获得性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大量破坏时,生成过量的非结合胆红素,远超过肝细胞摄取,结合和排泄的限度,同时溶血性贫血引起的缺氧,红细胞破坏释出的毒性物质,均可削弱肝细胞的胆红素代谢功能,使非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中而发生黄疸.2)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多见轻度黄染,在急性发作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粘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痒;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⑤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综合胆红素增高;⑥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时尿内含铁血黄素增加,24小时粪中尿胆原排出量增加;⑦在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时,红细胞脆性增加,地中海贫血时脆性降低.
常见检查: 血清间接胆红素 血清甲胎蛋白变异体 经皮肤穿刺胆道造影 积液纤维结合蛋白 反映肝脏排泄功能的试验 婴幼儿健康检查
就诊科室:消化、血液、儿科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