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脑病的早期症状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胆红素脑病的早期征象包括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喂养困难以及未结合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的黄疸。这些症状可能表明神经系统受损,需紧急医疗评估和干预。
1.嗜睡
由于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蓄积于基底神经节和丘脑下部,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损害累及大脑皮层、海马等部位,使睡眠功能紊乱。当胆红素水平过高时,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进而影响正常的睡眠模式。
2.肌张力减低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胆红素进入脑组织引起的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损伤,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神经元功能障碍和运动控制异常。这种运动障碍可能表现为肌肉松弛或肌张力降低,特别是在新生儿期。
3.吸吮反射减弱
胆红素脑病是由游离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内沉积而引起的一种急性脑损伤综合征。此时会导致脑细胞水肿、坏死,影响到吸吮反射中枢的功能。吸吮反射中枢位于延髓,负责调节口腔内的吞咽动作。胆红素脑病会影响这一区域的功能,从而导致吸吮反射减弱。
4.喂养困难
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主要是因为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引起脑细胞的损伤和死亡。此时会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导致其无法正常进食。喂养困难通常发生在婴儿身上,是因为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消化系统不适。
5.黄疸
胆红素脑病是由于胆红素代谢不畅,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超过肝脏摄取和结合胆红素的能力,进而引起皮肤黏膜黄染。黄疸通常首先表现在巩膜和皮肤上,然后逐渐扩散到全身。
针对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建议进行血清胆红素测定以评估胆红素水平。治疗措施包括光疗,如使用蓝光照射,以及必要时换血疗法。患者应注意密切监测病情变化,避免脱水,确保充足的休息,并遵循医嘱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

2024-03-02 11:4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核黄疸 (胆红素脑病)

由于胆红素沉积在基底神经节和脑干神经核而引起的脑损害。

  • 症状起因:胆红素能紧紧地结合在血清白蛋白上,不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只要白蛋白上有胆红素结合位点就不会引起核黄疸。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低或血清中有与胆红素竞争白蛋白结合位点的物质,如游离脂肪酸,氢离子,某些药物包括磺胺药,头孢菌素和阿司匹林,均可增加核黄疸的危险性。早产儿由于血清白蛋白浓度低而处于核黄疸的危险之中。在饥饿,败血症,呼吸窘迫或代谢性酸中毒的新生儿血清中,竞争性分子(如游离脂肪酸和氢离子)可能升高,这些情况使处于任何血清胆红素水平的新生儿有增加发生核黄疸的危险性。

  • 可能疾病: 母乳性黄疸 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 脑瘫 黄疸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儿科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