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特点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特点

发病时间:不清楚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特点

补充说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应用特点

2021-08-05 17:44

神经元 发育 神经 胆碱酯酶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董慧慧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病二级预防,帕金森,周围神经病,失眠,偏头痛,癫痫

提问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又称抗胆碱酯酶药物,属于胆碱能药物,但属于间接胆碱能药物。当胆碱能神经兴奋时,会释放游离乙酰胆碱。游离乙酰胆碱进入突触间隙,尚未与受体结合。此时,如果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将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和水解,神经冲动的传递将终止。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与乙酰胆碱酯酶结合并牢固结合,减缓乙酰胆碱酯酶的水解过程,从而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导致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积累,产生胆碱能效应。

2022-07-13 17:50

举报

医生回答(1)

董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一、选性水解乙酰胆碱的必须酶,使乙酰胆碱水解成胆碱和乙酸。二、乙酰胆碱酯酶转变黑质多巴胺神经元的电活性及活动行为。三、乙酰胆碱酯酶有促神经再生的效果,具有调节和促进神经组织的发育和神经再生的神经营养因子效果。四、乙酰胆碱酯酶具有羧肽酶和氨肽酶的活性。

2021-08-06 01: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发育不良痣 (发育不良痣综合征,B-K综合征)

发育不良痣(dysplasticnevus)又名发育不良痣综合征;B-K综合征;临床上常被误认为是浅表播散性恶性黑色素瘤。而本病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倾向于家族发病。约有1/3~1/5的发育不良痣组织学与恶性黑色素瘤相近。发育不良痣所存在的分化障碍可能具有一定的遗传基础,损害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切除仍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