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皮肤性病科> 皮肤科> 皮损> 中医外治疗法

医生回答(1)

孙卓林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中医外治疗法包括拔罐、刮痧、艾灸、穴位贴敷和中药熏洗等方法,通过上述外治法可以达到祛风散寒、活血化瘀、止痛等功效。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拔罐
通过使用玻璃罐,在皮肤上产生负压并保持一定时间来操作,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此方法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经络阻滞引起的不适感。
2.刮痧
刮痧通常采用手法反复作用于体表特定部位,使皮肤出现红斑或紫黑色瘀点、瘀斑。其能够调节气血平衡,促进体内湿邪排出,从而减轻上述不适症状。
3.艾灸
艾灸是将艾绒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放置于穴位之上进行烧灼的一种疗法。此做法能温通经脉、驱散寒邪,对于风寒侵袭所致的上述病症有较好的疗效。
4.穴位贴敷
选取特定穴位,将药物研磨成细粉,加适量辅料调制后摊于布、纸等做成的饼状物上,然后黏附于人体表面腧穴或病变部位处,敷盖固定即可。此方式利用药物对腧穴及机体的作用,激发经气,起到疏通经络、扶正祛邪的功效,进而达到治愈疾病目的。
5.中药熏洗
选择适当的中药材,如当归、川芎等,煎煮后进行熏蒸或浸泡患部,每日一次。中药熏洗可以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酸痛等症状;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镇静作用,帮助放松心情。
在接受中医外治法时,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操作,以免因不当操作导致皮损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患者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病情恢复。

2024-03-19 00:4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