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 > 为什么打低分子肝素钙

医生回答(1)

程银兵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打低分子肝素钙后出现出血倾向可能是因为抗凝血酶Ⅲ缺乏、遗传性或者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维生素K缺乏、口服抗凝药使用不当、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抗凝作用增强等。出血风险较高时,应立即停用肝素并咨询医生。
1.抗凝血酶Ⅲ缺乏
抗凝血酶Ⅲ是肝脏合成的一种天然抗凝蛋白,通过与多种凝血因子和纤溶蛋白相结合发挥抗凝作用。当其缺乏时,会导致血液凝固加速,引起血栓形成。补充外源性的抗凝血酶Ⅲ可以纠正这种异常,如新鲜冷冻血浆、凝血因子Xa抑制剂等。
2.遗传性或者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
遗传性或者获得性血小板减少症都可能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从而影响止血功能,增加出血风险。针对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提升血小板计数和改善凝血功能,例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等。
3.维生素K缺乏
维生素K是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合成所必需的辅因子,缺乏可导致这些因子活性降低,出现凝血障碍。维生素K缺乏可以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来纠正,如维生素K1制剂。
4.口服抗凝药使用不当
口服抗凝药通过干扰凝血因子的活化而发挥作用,若使用不当可能使凝血功能受到过度抑制,导致出血倾向。调整口服抗凝药剂量或种类是常见的处理方法,例如遵医嘱更换为另一种口服抗凝药或停用一段时间。
5.药物相互作用导致的抗凝作用增强
某些药物可能会增强低分子量肝素的抗凝作用,导致出血风险增加。监测患者是否有出血迹象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比如调整用药时间或剂量。
建议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测,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有无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症状,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2024-03-03 09:1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醋酸甲萘氢醌片

维生素类药。主要适用于维生素K缺乏所致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如肠道吸收不良所致维生素K缺乏。各种原因所致的阻塞性黄疸、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胰腺炎和广泛小肠切除后肠道吸收功能减低;长期应用抗生素可导 致体内维生素K缺乏,广谱抗生素或肠道灭菌药可杀灭或抑制正常肠道内的细菌群落,致使肠道内细菌合成的维 生素减少;双香豆素等抗凝剂的分子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在体内干扰其代谢,使环氧叶绿醌不能被还原成维生素K,使体内的维生素K不能发挥其作用,造 成与维生素K缺乏相类似的后果。

血栓心脉宁片

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