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免疫性肝炎> pd1治疗引起免疫性肝炎症状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pd1治疗引起的免疫性肝炎通常表现为肝肿大、乏力、瘙痒、黄疸和血清转氨酶升高,如果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
1.肝肿大
PD-1抑制剂通过阻断T细胞上的PD-1蛋白,解除其被活化后所受到的负向调控,导致异常增殖的淋巴细胞攻击肝脏细胞。这些异常增殖的淋巴细胞会引发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进而导致肝肿大。肝肿大的发生是由于肝脏内部的炎症和纤维化过程导致肝细胞数量增加所致,通常伴有肝区压痛、叩击痛阳性等体征。
2.乏力
免疫性肝炎是由机体自身免疫系统错误地攻击自身的肝细胞所引起的炎症反应,此时患者会出现乏力的症状。因为当肝脏受损时,无法有效地代谢药物和毒素,这会导致身体感到疲劳。乏力可能伴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症状,且这种症状会在活动后加重。
3.瘙痒
瘙痒可能是由胆汁淤积引起的,这是免疫性肝炎的一种常见表现形式。胆汁淤积是指胆汁不能正常流入小肠,而是回流到血液中,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刺激皮肤神经末梢产生瘙痒感。瘙痒通常为全身性的,但也可能局限于某个区域,如手掌和脚底。
4.黄疸
黄疸通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所致。在免疫性肝炎的情况下,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排泄受阻,会引起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增高,出现巩膜、皮肤黄染现象。黄疸常表现为眼白和皮肤发黄,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
5.血清转氨酶升高
血清转氨酶主要存在于各种细胞内,其中以肝细胞为主。当肝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胞浆内的转氨酶释放入血,致使血清转氨酶活性升高。转氨酶升高的程度往往反映了肝细胞损害的程度,但并非特异性指标。
针对免疫性肝炎的症状,可以进行肝功能测试、肝脏超声波检查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包括遵医嘱使用皮质类固醇如,以及免疫调节剂环孢素。患者应避免酒精摄入,减少脂肪食物的摄入量,保持均衡饮食,确保充足的休息时间,以支持肝脏健康。

2024-02-29 18:5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黄疸 (高胆红素血症)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