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院> 肿瘤医院> 『淋巴细胞作用?』

医生回答(1)

宓默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淋巴细胞作用?』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主要由淋巴器官产生,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比例一般为20%-40%,其数量较少,但具有重要的防御功能。淋巴细胞的作用主要包括免疫应答、抗感染和肿瘤抑制。
一、非特异性作用
1.组织损伤后清除坏死组织:当机体受到物理性损伤或化学、生物等因素的损害时,可引起局部组织发生炎症反应,此时淋巴细胞发挥吞噬作用,将受损部位的组织进行破坏并清除掉。
2.吞噬细菌:在人体皮肤黏膜表面有大量淋巴细胞存在,在正常情况下,这些淋巴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并不进入血液循环。但在细菌入侵时,则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发挥作用,对入侵的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3.抵抗病毒:如果病毒感染了机体,机体会启动非特异性的自然免疫反应,使淋巴细胞分化成为致敏淋巴细胞,进而使其再次被激活而增殖、分化成记忆淋巴细胞,最终发挥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以对抗病毒。
二、特异性作用
1.识别并消灭肿瘤细胞:正常人的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以按照一定程序分化形成各种类型的淋巴细胞,一旦体内出现恶性肿瘤细胞,也能够按照同样程序分化出相应的淋巴细胞,从而达到识别并直接予以消灭的目的。
2.参与自身免疫调节:如果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无法有效工作,甚至可能导致反复感染的发生。另外,部分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疾病时,也会导致淋巴细胞数量下降的情况,需要及时遵医嘱调整用药剂量。
临床上可通过观察淋巴细胞计数及分类百分比变化情况来辅助判断疾病的种类以及严重程度,如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可见淋巴细胞升高;百日咳、梅毒等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性疾病可见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以及核左移现象;伤寒、布鲁菌病等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性疾病则可见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及核右移现象。

2024-02-06 11:3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