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小儿内科> 儿童> 宝宝> 宝宝面色发黄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邴平观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小儿内科

提问

宝宝面色发黄可能是由胆红素代谢异常、新生儿溶血病、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先天性胆道闭锁、巨球蛋白血症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代谢异常
当胆红素的合成量超过肝脏处理能力时,会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而引起皮肤、黏膜等部位出现黄染现象。轻度的高胆红素血症可通过光疗进行治疗,即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以促进胆红素的分解和排泄。
2.新生儿溶血病
由于母婴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了肝细胞摄取和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使未结合胆红素潴留于血液中,从而引起巩膜、皮肤等组织黄染。可遵医嘱通过静脉注射白蛋白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能够置换未结合胆红素,降低其浓度。
3.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
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小肠内可以将结合胆红素水解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道重吸收并经由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被肝细胞重新摄入胆红素,但此时肝细胞正处于成熟过程中,对未结合胆红素的摄取功能较弱,因此造成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增高,形成生理性黄疸。对于母乳性黄疸,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可在停止母乳喂养后自行消退。
4.先天性胆道闭锁
先天性胆道闭锁是胎儿时期胆管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种疾病,胆汁无法进入肠道,导致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皮肤、黏膜黄染。主要需手术治疗,如葛西手术或肝移植术。葛西手术旨在建立一条新的通路,使胆汁能够流动,而肝移植术则是将健康的肝脏移植给患者。
5.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内浆细胞过度增生,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IgM,导致血液中IgM水平显著升高,进而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和排泄。常用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和干细胞移植。例如,环磷酰胺联合苯达莫司汀方案可用于化疗;利妥昔单抗则属于一种靶向药物。
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肝功能指标,以及密切观察皮肤颜色变化。必要时,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测试和超声检查,以评估病情进展。

2024-03-21 00:0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