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神经内科> 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是什么?

医生回答(1)

甘嵬萱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神经内科

提问

出血性脑梗死是指脑部血管阻塞后,由于血液供应减少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后出现坏死后周围毛细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现象。
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内血栓形成或栓子脱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进而引起脑组织坏死。坏死区域周围的微小血管因压力增高而发生破裂,导致出血。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具体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
针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头颅CT扫描、MRI成像以及血液学检查,如凝血功能测定。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和预防再出血。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注射液、片等。
患者应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睡眠,以减少脑血管意外的风险。饮食上宜选用低盐、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蔬菜和水果。

2024-05-03 12:1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适用药品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