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回避型人格障碍> 回避型人格障碍是天生的吗

精选回答(1)

刘赟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内科学博士,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精神卫生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民族医学会神志病分会副秘书长、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分会秘书、广东省中医药学会中医心理分会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广东省中医药局项目1项、广州市中医药科技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提问

回避型人格障碍可能是天生的,也可能是后天的。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的一种,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或与人交往的选择性恐惧,或在社交场合极端恐惧或焦虑。患者常常不愿意在社交场合表演、不敢与他人对视,或者在交往中表现出极度谨慎和紧张,对别人的善意动作也常回避、不愿意与他人交往。回避型人格障碍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等有关。

1、遗传因素

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其近亲家属患病的概率会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回避型人格障碍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

2、生物学因素

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的脑部额叶、颞叶皮层、海马体等可能存在功能异常和发育迟滞。部分患者存在前额叶皮层、杏仁核等部位的海马体发育不良或萎缩。有研究表明,该病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提示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发生可能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异常有关。

3、心理社会因素

心理社会因素在回避型人格障碍的发生中也有一定的作用。如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父母过度保护、学校恐惧等,可能会导致患者在成年后出现回避型人格障碍。

对于回避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心理治疗是改善症状的主要方法之一。医生会通过心理教育干预、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群体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纠正不良观念,建立自信心,提高社交能力。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如盐酸舍曲林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

2023-09-23 21:2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人格障碍 (病态人格,异常人格)

人格障碍又称为病态人格或异常人格,是指人格的畸形发展,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明显的、偏离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多数人认可的认知行为模式。人格特征的偏离对环境适应不良,明显干扰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导致此人不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难以适应社会生活。不但给别人带来伤害,而且其本人也深受其害或引起痛苦。病态人格原是广义的概念,泛指所有类型的人格不正常,后来一些学者发现病态人格的最初定义,符合现今称谓的反社会人格,从而又出现了病态人格的狭义的概念,专指反社会人格,提出以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s)代替广义的病态人格。

  • 多发人群:压力大者好发

  • 临床检查:颅脑MRI  颅脑CT  

  • 治疗费用: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张晨露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