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乙肝抗体可以通过采取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干扰素注射等治疗措施进行补充。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乙肝疫苗
乙肝疫苗通常为三针剂次,在0、1、6个月分别接种第一针、第二针和第三针。第一次接种时,医生会从患者的前臂肌肉内侧或上臂三角肌处注射一剂疫苗。通过刺激机体产生表面抗体,即HBsAb,从而起到预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作用。上述过程有助于抵御未来可能的感染风险。
2.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一种被动免疫制剂,通常采用皮下注射方式给予患者一次性剂量。该产品中含有大量已经制备好的HBsAb,可迅速提高血液中相应抗体水平,提供即时保护力,对抗未被机体自然免疫系统识别的新近暴露于乙肝病毒的情况。
3.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
核苷酸类抗病毒药物包括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需按医嘱规定周期服用。这类药物能够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减少肝脏损伤,适合慢性乙型肝炎及部分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管理。对于存在持续感染风险的人群具有积极作用。
4.干扰素注射
干扰素注射通常由专业医护人员在医院门诊完成,一般为每周一次,连续数周至数月不等。该措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控制病毒复制,适用于某些特定类型的乙型肝炎。针对特定病情有良好效果。
在考虑补充乙肝抗体时,应首先排除既往是否曾处于高危状态或接触过乙肝病毒。建议定期进行肝功能检查以及血清学标志物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问题。

2024-04-06 14: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乙肝 (乙型肝炎 )

乙肝(viralhepatitistypeB,又称乙型病毒性肝炎)系由乙肝病毒(HBV)引起,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大及肝功能异常。发展中国家发病率高,多数无症状,其中1/3出现肝损害的临床表现。据统计,全世界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HBsAg携带者)超过2.8亿,我国约占9300万。乙肝包括下面类型:急性乙肝(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慢性乙肝、重型乙肝、淤胆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小儿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肾炎、新生儿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性关节炎等。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