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七个月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

七个月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

发病时间:不清楚

七个月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

补充说明:七个月宝宝不吃奶瓶怎么办

a******W 2022-03-25 22:34

口腔 哺乳 吞咽困难 呛咳 紧张 厌食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七个月宝宝不吃奶瓶可以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奶嘴、调整奶瓶倾斜角度、喂奶时保持安静环境、轻柔音乐背景音、适当增加吸吮强度训练、使用宝宝喜欢的安抚奶嘴、训练宝宝用杯子喝奶、添加辅食训练、咨询专业营养师或儿科医生的指导等方法来缓解。如果这些措施无效或宝宝出现其他不适症状,应尽快就医。
1.尝试使用不同形状和大小的奶嘴
选择适合婴儿口腔的小号奶嘴,从较小孔径开始尝试,逐渐过渡到大号奶嘴。因为小号奶嘴可提供更接近母乳喂养的感觉,有助于减少不适感,从而促进接受奶瓶喂养。
2.调整奶瓶倾斜角度
将奶瓶倾斜一定角度,使奶液流出速度减缓,以便于婴儿更好地控制进食量。此举有助于模拟自然哺乳过程,减轻因快速奶液流出引起的吞咽困难或呛咳现象。
3.喂奶时保持安静环境
营造安静、温馨的喂奶氛围,降低外界干扰,集中注意力完成喂奶过程。安静环境有助于缓解婴儿对新设备的紧张情绪,促进顺利接受奶瓶喂养。
4.轻柔音乐背景音
播放柔和舒缓的音乐作为背景声,转移婴儿对于奶瓶喂养的注意力。研究表明,特定频率的声音能够影响神经系统的活动状态,从而产生放松效果。
5.适当增加吸吮强度训练
通过逐步增强吸吮力量来帮助婴儿适应奶瓶的吸吮需求。此方法可以帮助建立正确的吸吮技巧,提高对奶瓶喂养的接受度。
在引入奶瓶喂养过程中,应避免强制性喂养,以免造成厌食情绪。同时,家长还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反应,如出现抗拒行为,应及时调整策略,确保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2024-02-15 06: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吞咽困难 (咽下困难)

正常吞咽功能发生障碍时称为吞咽困难,即食物从口腔至胃运过程中受到阻碍的一种症状,可由咽部、食管或喷门的功能或器质性梗阻引起。患者进食后即刻或8~10秒钟内在咽、胸骨后或剑突后粘着、停帶或哽塞感。

  • 症状起因:病因分类 (一) 口、咽和喉疾病 1、口炎、外伤。 2、咽、喉疾病:①扁桃体周围脓肿;②咽后壁脓肿;③咽、喉结核;④咽、喉白喉。 (二)食管疾病 1、食管炎:①非特异性食管炎;②消化性食管炎、消化性食管溃汤。 2、食管癌。 3、食管良性肿瘤。 4、食管“良性”狭窄。 5、食管憩室炎。 6、食管结核。 7、Barrett食管。 8、食管裂孔疝。 9、食管内异物。 10、食管黍膜下脓肿。 11、食管先天性疾病:①食管蹼;②先天性食管闭锁;③先天性食管狭窄;④先天性信管过短;⑤先天性食管扩张。 12、食管受压:①纵隔疾病;②心血管疾病;③甲状腺肿大。 (三)神经、肌肉疾病或功能失常 1、神经、肌肉器质性疾病①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疾病;②肌肉疾病;③结缔组织疾病;④全身性感染和中毒。 2、神经、肌肉功能失常①贲门痉挛;②缺铁性吞咽困难;③弥漫性食管痉挛;④精神性贲门失弛缓症。 机理 正常吞咽动作包括口咽、食管上扩约肌、食管本身和食管下括约肌等四个阶段,其中某一个阶段发生障碍时,均可引起吞咽困难。 1、口咽阶段 吞咽动作的起始阶段,食物通过口咽部,正常情况下仅历时一秒种左右,涉及口咽肌的随意运动。当口咽部有炎症或创伤等病伤时,患者可因疼痛不敢吞咽。当面肌(Ⅶ脑神经)。舌肌(Ⅶ脑神经)腭弓和咽缩肌(Ⅸ、Ⅹ脑神经)麻痹时均影响吞咽动作,后组颅神经(Ⅸ、Ⅹ、Ⅶ)脑神经)损害引起廷髓麻痹出现吞咽困难。 2、食管上扩约肌阶段 每次吞咽动作开始后,食管上扩约肌即行松弛,然后出现食管蠕动,食团顺利通过 。当支配该部的迷走神经、吞咽神经失常时可引起食管上括约肌功能失常,出现吞咽困难的症状。 3、食管本身阶段 食管本身吞咽困难的原因,主要是食管腔内机械性梗阻或闭塞,如食管癌、食管良性狭窄等;食管壁外来性压迫,如胸内甲状腺肿大、主动脉瘤等;食管蠕坳减弱、食管蠕动减弱、消失或异常,如弥漫性食管痉挛、皮肌炎、硬皮病等。均可引起吞咽困难。 4、食管下括约肌阶段 食管下括约肌引起吞咽困难主要机理是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失弛缓,多见于贲门痉挛;也见于食管下端机械性梗阻,如食管下段癌、贲门癌、食管良性狭窄等。

  • 可能疾病: 原发性淋巴瘤 淋菌性咽炎 食管肿瘤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耳鼻喉

推荐医生更多

朱先康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李妮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刘士东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刘艳霞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蔡西萍 主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

赖兴兵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童康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