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打溶解酶
补充说明: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打溶解酶
a******W 2022-03-28 17:1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医生不建议打溶解酶可能是因为存在注射部位感染、注射过量、过敏反应、肌肉萎缩、血肿形成等风险。这些情况可能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建议患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决策。
1.注射部位感染
溶解酶是一种外源性蛋白水解酶,可引起局部组织炎症和水肿,进而导致感染。因此,在术后需要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类、青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2.注射过量
溶解酶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如果注射过量会导致皮肤松弛下垂。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激光提升的方式紧致肌肤,利用特定波长作用于真皮层以及皮下脂肪层,能够刺激胶原纤维重组,达到收紧的效果。
3.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溶解酶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表现为红斑、瘙痒等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应立即停用溶解酶,并及时就医接受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胶囊等药物以减轻症状。
4.肌肉萎缩
溶解酶可能导致肌肉组织受损,进而引发肌肉萎缩。为了防止肌肉萎缩,可以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渐进式肌力锻炼。
5.血肿形成
溶解酶注射后可能会引起血管破裂,导致血液积聚形成血肿。针对血肿可以遵医嘱服用三七片、云南白药胶囊等活血化瘀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此外,建议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保持充足休息。
2024-04-01 03:02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目前肌肉萎缩尚无统一分类,我们从临床实际出发,结合病原因分类如下。 一、神经源性肌萎缩 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二、肌源性肌萎缩 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三、废用性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四、其他原因性肌萎缩 如恶病质性肌萎缩、交感性肌营养不良等。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外科
注射用糜蛋白酶
为蛋白分解酶,具有分解肽链作用。能清洁化脓创面、溶解脓液和坏死组织,助长肉芽组织生长,对眼睫状韧带有选择性松解作用。与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等合用治疗各种炎症、溃疡、脓肿、血肿、脓胸、中耳炎及白内障摘除等
丹莪妇康煎膏
活血化瘀,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软坚化积。用于妇女瘀血阻滞所致月经不调、痛经,经期不适、癓瘕积聚,以及盆腔子宫内膜异味症见上述症状者。
鲑鱼降钙素喷鼻剂
1.骨质疏松症:(1)早期和晚期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3)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例如:皮质类固醇治疗或缺乏活动。为了防止骨质进行性丢失,应根据个体的需要适量地摄入钙和维生素D。2.伴有骨质溶解和/或骨质减少的骨痛。3.Paget’s病(变形性骨炎),特别是伴有下列情况的病人:(1)骨痛;(2)神经并发症;(3)骨转换增加,表现在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和尿羟脯氨酸排泌增加;(4)骨病变进行性蔓延;(5)不完全或反复骨折。4.由下列情况引起的高血钙症和高钙危象:(1)继发性乳房癌、肺或肾癌、骨
健胃十味丸
暖胃助消。用于寒热积聚,消化不良,胃胀不适,呕吐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