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自汗> 患者自汗的原因多为阳虚

医生回答(1)

孔子登 南沙区南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提问

患者自汗的原因多为阳虚,如肾阳虚、心阳虚、脾阳虚、肺气虚、气血不足等。阳气不足导致固摄津液功能减退,从而引起自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肾阳虚
肾阳是人体的根本阳气,肾阳虚会导致身体失去温煦和固摄功能,从而引起自汗。可选用补肾壮阳药物进行调理,如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2.心阳虚
心阳虚是指心脏的阳气虚弱,不能够正常地推动血液运行,导致血液循环不畅,进而出现自汗的症状。宜用温补心阳的方法来缓解,可以遵医嘱服用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等中成药改善病情。
3.脾阳虚
脾阳虚则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卫表不固,故见自汗。可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健脾益气类中药进行调治,例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方剂。
4.肺气虚
肺气虚时,肺脏本身的功能减弱,无法宣发肃降,使津液输布失调,从而导致自汗。可考虑使用补肺益气的治疗方法来改善,常用方法包括针灸、艾灸等方式,如定喘穴、足三里穴等穴位。
5.气血不足
气血不足可能导致体内阴阳失衡,阴盛阳衰,腠理开泄而自汗。可通过饮食调整和适量运动相结合的方式补充气血,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食红枣、桂圆等食物,也可以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锻炼身体。
针对自汗的情况,建议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以助于维护正常的气血运行。若症状持续存在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测定等,以便查明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2024-04-08 18:55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阳虚

心阳虚,中医术语,即“心阳不振”。是心气虚的重症。除了心气虚的症状外,还有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加重,甚至昏迷不醒,脉微欲绝。多见于心力衰竭或休克等病症。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