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吞咽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
补充说明:吞咽障碍病因及发病机制
a******W 2022-05-11 14:0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吞咽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神经源性吞咽障碍、肌肉功能异常、口腔感觉异常、吞咽反射减弱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专业评估和治疗。
1.遗传因素
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延髓共济失调等可导致吞咽困难,主要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神经元退行性病变。针对这些遗传性疾病的治疗需要个体化方案,可能包括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如利鲁唑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
2.神经源性吞咽障碍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是由于大脑或脊髓损伤引起的运动神经控制问题而导致的吞咽困难。这种疾病通常由脑卒中、多发性硬化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引起。对于这类患者,营养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考虑使用肠内营养制剂进行补充,如瑞素、瑞能等。
3.肌肉功能异常
肌肉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咀嚼和吞咽动作不协调,进而影响正常进食。这可能是由于长期废用性肌无力、外伤后遗症等原因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建议采取针对性康复训练,如口颜面肌肉锻炼、吞咽功能训练等,以改善吞咽能力。
4.口腔感觉异常
口腔感觉异常会影响食物在口腔中的处理和吞咽过程中的感知,从而导致吞咽困难。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等。针对此类患者,可以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来缓解不适症状,如食用软食、半流质食物,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量。
5.吞咽反射减弱
吞咽反射减弱是指咽喉部对食物刺激的反应减低,容易导致误吸和窒息的风险增加。这种情况常见于老年人、有神经系统疾患的人群。针对此病,可通过针灸、穴位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如选择天突穴、少商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或注射药物。
建议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并干预吞咽障碍。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电子喉镜检查、头颅MRI检查以及神经电生理检查,以进一步确定诊断并制定合适的治疗计划。
2024-03-15 20:3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渐冻人症,简称ALS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是累及上运动神经元(大脑、脑干、脊髓),又影响到下运动神经元(颅神经核、脊髓前角细胞)及其支配的躯干、四肢和头面部肌肉的一种慢性进行性变性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合并受损的混合性瘫痪。
利鲁唑片
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的治疗,可延长存活期和/或推迟气管切开的时间。
沉香十七味丸
“白脉病”:白脉包括大脑、小脑、延脑脊髓,以及各种神经。出现口眼歪斜、四肢麻木、肌筋萎缩、偏瘫、麻痹、言语不清等症状。“赫依”血不调:是指赫依与血相互不合而形成的疾病,本方指跌打损伤、扭挫伤、筋骨肿痛、骨质增生、颈椎病、肥大性脊椎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等引起的疼痛、瘀肿、功能障碍等症状。
丁苯酞软胶囊
轻、中度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