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肝胆外科> 胆结石> 胆结石> 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

医生回答(2)

韩炫宇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可以反映凝血功能,通常需要与纤维蛋白原定量、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测定、血小板计数等检查联合评估凝血状态。如果凝血功能异常,建议及时就医以进一步明确诊断并接受治疗。
1.纤维蛋白原定量
通过测量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评估凝血功能状态。通常采用试管法或比浊法,在实验室由专业人员完成。
2.凝血酶原时间
凝血酶原时间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检测时医生抽取患者的血液样本,在特定条件下观察血液凝固的时间。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可以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功能状态。此指标需在无任何促凝物质存在下,记录血液自抽吸至完全凝固所需时间。
4.D-二聚体测定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其水平升高与继发性纤溶亢进有关。一般采静脉血送检,利用胶乳增强免疫微粒凝集法、酶联荧光技术等方法分析。
5.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可间接反映机体止血和凝血能力。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后检测。
以上各项检查均应在空腹状态下进行,以免影响结果准确性。建议避免剧烈运动48小时后再进行血浆凝血因子Ⅶ活性测定,以减少肌肉损伤导致的出血风险。

2024-03-17 05:39

举报

张思芬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止血也是需要凝血机制参与,即以凝血酶形成为中心,以纤维蛋白形成而告终的过程,最后产物是牢固的红色血栓堵住了伤口达到止血目的.这一机制与血脂,与凝血因子等是有一定关系的.

2014-07-28 16:1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