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膀胱过度活动症原因
补充说明:膀胱过度活动症原因
2014-08-05 18:0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膀胱过度活动症一般指的是膀胱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一般可能是由于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膀胱炎、膀胱结石、膀胱过度活动症、膀胱炎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
1、生理性因素
膀胱是储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如果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饮水过少,可能会导致尿液浓缩,从而引起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多喝水,可以改善尿液浓缩的情况。
2、膀胱炎
膀胱炎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结石、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膀胱炎症。由于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膀胱训练的方式,改善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
3、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通常是由于膀胱炎症、梗阻等因素引起的膀胱结石疾病。由于结石会对膀胱造成刺激,导致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对于膀胱结石体积较小的患者,可以通过多喝水、多进行跳跃运动的方式,促进结石排出。对于体积较大的膀胱结石患者,则可以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尿道膀胱镜取石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4、膀胱过度活动症
膀胱过度活动症通常是由于膀胱感觉神经异常敏感、兴奋等因素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的疾病。由于膀胱敏感性增加,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昔布宁片、托特罗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膀胱炎
膀胱炎通常是由于细菌感染、结石、药物等因素引起的膀胱炎症。由于膀胱黏膜充血、水肿,患者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膀胱功能障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氧氟沙星、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导尿的方式引流尿液,减轻膀胱炎症。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避免熬夜、酗酒、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患者也可以适量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如打太极、慢跑等,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2022-06-26 09:03
举报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临床表现是尿频尿急。没有明显的尿痛,这点可以与泌尿系统的感染相鉴别。尿常规检查多,没有致病菌也没有白细胞增多。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可以行缩肛运动训练盆底肌肉组织,加强盆底肌肉和尿道括约肌力量,以加强控尿能力。训练可参照如下方法: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 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组。盆底肌训练起效时间较长,需要患者有耐心,坚持8周以上。
2018-12-07 15:37
举报你好,膀胱过度活动症,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等泌尿系统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并没有确切的病因。对于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患者要养成定时排尿的习惯,尽量延长排尿的间隔时间。平时多坚持做缩肛运动,深蹲运动,可以改善盆底肌肉的紧张度。
2018-07-17 07:4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能由神经源性膀胱炎、膀胱壁过敏、膀胱结石、膀胱肿瘤、多发性硬化症等病因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神经源性膀胱炎
神经源性膀胱炎是由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排尿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和尿失禁等症状。药物治疗是主要手段,如抗胆碱药或α受体阻滞剂等,可减少膀胱肌肉活动,缓解症状。
2.膀胱壁过敏
膀胱壁过敏是指膀胱黏膜对某些刺激物产生异常反应,引起平滑肌收缩和尿意感增强。这可能导致频繁排尿和尿失禁。抗组胺药可用于缓解过敏反应,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
3.膀胱结石
膀胱结石会导致膀胱出口梗阻,进而影响膀胱正常储存尿液的功能,从而引起尿频、尿急、尿痛以及血尿等症状。手术取石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例如经尿道膀胱镜下碎石术。
4.膀胱肿瘤
膀胱肿瘤可能压迫或侵犯膀胱壁,导致储尿能力下降,引起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传统的标准方法,通过手术完全移除包括膀胱在内的所有病灶及其周围淋巴结。
5.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当脊髓和脑干受损时,可能会干扰膀胱控制中枢,导致膀胱过度活动。免疫调节治疗适用于多发性硬化的管理,如干扰素β注射或口服甲泼尼龙。
针对膀胱过度活动症,建议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以增强控尿能力,同时注意避免摄入利尿作用的食物或饮料,如咖啡因和酒精。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膀胱功能评估、超声波检查或尿流动力学测试来确认诊断并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2023-12-22 17:45
举报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是指以尿频、尿急和紧迫性尿失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状。其发病机理包括逼尿肌反射亢进和不稳定膀胱,而发病原因则是多方面的。
2014-08-05 18:03
举报向医生提问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对尿频患儿需除外尿路感染、外阴或阴茎局部炎症等。 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过于疲劳,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花无力,而发生小便频数。因此尿频多为虚症,需要调养,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症状起因:一、尿量增加: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病、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二、炎症刺激: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ldquo;三尿征rdquo;。三、非炎症刺激: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四、膀胱容量减少: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五、精神神经性尿频: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常见检查: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酸性磷酸酶 生殖道分泌物培养 精液肉毒碱 尿谷草转移酶 膀胱逼尿肌功能
就诊科室:泌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