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传染病科> 肝病科> 肝脓肿> 血吸虫病怎么治

精选回答(1)

任正新 主治医师 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对体检综合分析和健康指导有一定的经验。

提问

血吸虫病的治疗可以考虑吡喹酮、阿苯达唑、甲苯达唑等药物治疗,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锑钠、依米丁等进行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吡喹酮
吡喹酮通常口服给药,需按医嘱调整剂量及疗程。该药物可选择性地使血吸虫肌肉利钝层细胞膜稳定化,导致虫体肌肉发生持续性强直性痉挛,最后麻痹而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因此,此药物适用于血吸虫感染。
2.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主要通过口服方式给予,具体用法、用量应遵照医生指导。本品具有广谱驱肠虫作用,能有效杀死血吸虫,从而改善相应不适症状。
3.甲苯达唑
甲苯达唑一般也采取口服的方式使用,在医师指导下确定用药量和时间。此药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驱虫剂,能够抑制寄生虫对葡萄糖的摄取,阻碍其生长发育,故对于血吸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
4.依米丁
依米丁静脉注射,需监测患者反应并遵循医嘱调整剂量。该药物对血吸虫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且能迅速缓解由血吸虫引起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5.葡萄糖酸锑钠
葡萄糖酸锑钠通常静脉滴注,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耐受情况制定方案。此药为抗血吸虫病首选药物之一,其机制是引起虫体表皮脱落,继而出现虫体死亡。
在治疗血吸虫病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加重肝脏负担。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2024-02-24 22:22

举报

医生回答(1)

阮婉陶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血吸虫病的辩证论治: 血吸虫进入人体内生长于血管。肠内膜,随着血液流动遍布全身,每时每刻,吸吃人体血液,排出毒素。 一.一方面每个吸口处流出血液。吸口越多,流血越多。人体血液流失越多,形成贫血。 二.排出的毒素对脏腑伤害极大。首当其冲是肝脾两脏,全身的血每刻从静脉流回肝,经肝过滤加工由心脏再向全身提供。血吸虫在血液里面排出的毒素经肝时,肝脏代尚能力最强,不能解释其毒素反而日积月累,毒素沉积越多肝脾伤害越大,形成肝功能失常随着毒素时间增加,肝慢慢出现硬化。不能担负应有的功能,脾统血随着脾同样受到其毒素的入侵,血液流失,失去统领,血吸虫毒素的增加积累。出现脾肿大。 三.血吸虫毒素与人体蛋白质,有机化合物混含一起积聚腹内。虽然人体每时每刻代偿排泻,但毒素增加,血吸虫吸吃血液,使血液营养不足,不能供应各脏腑,使腑脏功能的衰退。 四.人体随着毒素增加,时间越长,功能失常,等。毒素入侵到肾。肾有一部份功能,与膀胱功能相连。主要排泻。毒素侵害了肾排泻部份功能。功能受损无法正常排泻。时间长了,慢慢出现水肿。人们要工作,生活都离不开土地、水。人人都想避免接触疫水。但工作,生活的需要。感染是有发生的。感染的病症是因人的体质、感染严重的、开始在急性期。发热患者多有发热。热度高低,期限与感染程度成正比。热型最常见。临晚高热,伴畏寒,次晨热退盛汗。弛张热及不规则低热次之稽留少见均为重型。患者一般无显著毒症症状,但重型患者可有意识淡漠、重听、腹胀。相对缓脉亦多见,故易诊为伤寒。发热期限短者仅有2周,但大多数为1个月左右,重型患者发热可长达数月,称为重症迁型,伴有严重贫血、消瘦、浮肿,甚至恶液质状态。但是很多病人初时不觉怎样时间长了。发展成慢性。 五鉴别诊断:1:初发病(急性血吸虫病)有发热、有肝区疼痛、误诊伤寒或肝脓肿。2:慢性血吸虫病肝脾肿大型应与无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同黄疸型病毒肝炎鉴别。黄疸肝炎、病毒肝炎。食欲减退,乏力,肝区疼痛,与肝功能损害均较明显。黄疸肝炎,身体黄、目黄、小便黄,血吸虫病,面色及肌肤呈淡黄色。无光泽、两目不黄、小便色不黄肝功能损害较轻、蜘蛛痣与肝掌很小见。3:血吸虫病有腹泻便血,与痢疾,慢性菌痢鉴别,痢疾有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粘冻,腹痛。 六从治疗方面中医分几个阶段施治。以中医为主结合西医。以急性发热期,中医用药有很多方面控制。以清热驱虫。方药用犀角地黄汤加味青蒿、白薇等,西医以吡喹酮口服。

2014-08-14 20: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所引起的地方性疾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

推荐医生更多

孙城城 主治医师

提问

贵州盛京中医肝病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