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
补充说明: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
a******W 2014-08-18 19: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一、预防与治疗合并症。 1.浮肿:可用抬高患肢,弹力绷带压迫,患肢按摩与被动运动,热敷、温水浴、蜡浴、红外线、电光浴以及超短波、短波或微波等方法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水肿或积液的吸收。 2.挛缩:预防极为重要。除采用预防浮肿的方法外,还应将受累肢体及关节保持在功能位置上,可使用三角巾、夹板、石膏托或其他支具作固定或支托,并应注意避免对感觉丧失部位的压迫,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3.继发性外伤:一旦发生创伤,由于创口常有营养障碍,治疗较难。对丧失感觉的部位等要经常保持清洁,并进行保护。对创口可采用超短波、微波、紫外线、激光等方法进行治疗,以促进创口愈合。 二、促进神经再生。对保守治疗与神经修补术后病人早期应用理疗有利于受损神经的再生过程,同时,可应用促神经再生药物。 三、保持肌肉质量,迎接神经再支配。可采用电针、电刺激疗法以及按摩、被动运动、传递神经冲动等方法,以防止、延缓、减轻失神经肌肉萎缩,保持肌肉质量。 四、增强肌力,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一旦受累肌的肌电图检查出现较多的动作电位时,就应开始增强肌力训练,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 五、促进感觉功能的恢复。 六、解除心理障碍。周围神经病损患者,往往伴有心理问题。可采用医学宣教、心理咨询、集体治疗、病人示范、作业治疗等方式来消除或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进行康复治疗。 七、对保守治疗无效而又适合或需要手术治疗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014-08-18 19:3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中医治疗周围神经病主要是通过口服中药、针灸、按摩、外用药物、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1、口服中药
周围神经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周围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损害,患者会出现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中药进行治疗,比如牛膝、红花、地龙等,可以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
2、针灸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神经病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3、按摩
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按摩的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症状的改善。
4、外用药物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外用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复方血栓通软膏、活血止痛膏等,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
5、艾灸
艾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周围神经病引起的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4-08-18 19:36
举报向医生提问
甲钴胺片
周围神经病。
三九胃泰颗粒
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用于湿热内蕴、气滞血瘀所致的胃痛,症见脘腹隐痛、饱胀反酸、恶心呕吐、嘈杂纳减;浅表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脑心清片
活血化瘀通络,用于脉络瘀阻,眩晕头痛,肢体麻木,胸痹心痛,胸中憋闷,心悸气短;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症见上述证候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