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偏高
补充说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偏高
a******W 2014-11-07 18:3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偏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肝细胞性黄疸、胆汁淤积性黄疸、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导致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饮酒、过度劳累或者是剧烈运动等,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建议患者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
2、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肝细胞损伤,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双环醇片等药物进行护肝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人工肝的方式进行治疗。
3、胆汁淤积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主要是由于胆汁排泄障碍,导致胆汁淤积,胆汁中的胆红素会被肝脏摄取,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胆囊切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4、肝硬化
肝硬化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长期胆汁淤积等原因引起的。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伤,会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等中成药进行治疗。
5、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的。由于肝脏功能受到损伤,会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恩替卡韦片、拉米夫定片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人工肝的方式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
2014-11-07 18:3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建议进一步检查确诊,参考中医中药辩证治疗,1,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2,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014-11-07 18:33
举报向医生提问
黄疸(jaundice)是常见症状与体征,其发生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而引起血清内胆红素浓度升高所致。临床上表现为巩膜、黏膜、皮肤及其他组织被染成黄色。因巩膜含有较多的弹性硬蛋白(elastin),与胆红素有较强的亲和力,故黄疸患者巩膜黄染常先于黏膜、皮肤而首先被察觉。当血清总胆红素在17.1~34.2μmol/L,而肉眼看不出黄疸时,称隐性黄疸或亚临床黄疸;当血渍总胆红素浓度超过34.2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也称为显性黄疸。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新生儿多
典型症状: 病理性黄疸 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巩膜黄染 胆红素升高
临床检查: 病理性黄疸 皮肤呈浅黄或深金黄色 粪便中排出的粪胆原增加 巩膜黄染 胆红素升高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3000 —— 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