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产科> 怀孕> 天天震颤

精选回答(1)

柯怀 副主任医师 阳新县人民医院

擅长:优生优育,孕前指导,孕期保健,孕期咨询,产后治疗,妇科疾病,盆底康复。

提问

天天震颤可能是由特发性震颤、原发性震颤、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肝豆状核变性、多系统萎缩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特发性震颤
特发性震颤通常由遗传因素引起,涉及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代谢异常,导致肌肉控制障碍和震颤。这种震颤通常从手部开始,可影响上肢、下肢、头部和声音。对于特发性震颤患者,药物治疗常使用进行缓解。
2.原发性震颤
原发性震颤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因为中枢神经系统中的某些神经递质失衡所致。这些病理变化会导致运动协调障碍,进而出现震颤现象。针对原发性震颤,可以遵医嘱服用阿罗格伦琼片等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来改善病情。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新陈代谢加快,此时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等症状,严重者可表现为震颤。抗甲状腺药物是治疗甲亢的主要手段,常用有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
4.肝豆状核变性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性疾病,由于铜代谢障碍引起体内铜蓄积,导致神经系统受损,从而引起震颤的症状。美曲磷酯是一种胆酸螯合剂,能促进铜排泄,减少其吸收,适用于本病的治疗。
5.多系统萎缩
多系统萎缩属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导致神经元损伤,逐渐丧失自主活动能力,伴随肌张力障碍、震颤等症状。帕金森综合征的典型症状为静止性震颤,可选用盐酸苯海索片、盐酸金刚烷胺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血糖以及甲状腺功能指标,以评估病情进展。必要时,应进行基因检测以排除遗传因素的可能性。饮食方面,应遵循低碘饮食原则,避免食用紫菜、海带等高碘食物,以免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震颤症状。

2023-12-31 12:37

举报

医生回答(1)

裴韵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怀孕96天,应该还不可能感觉到胎动,所以你感觉到震颤,多数还是自己的动脉在跳动。

一般初孕妇在孕20周左右可以感觉到胎动,经孕妇能够感觉到胎动的时间会早一些。

2014-12-02 20:1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震颤

由于对抗肌群的交替性收缩引起一个关节有规律性的运动。

  • 症状起因:生理性震颤:在某些情况下,大多数正常人在两上肢向前平伸时,手部会出现细微的快速震颤。生理性震颤的强化可见于焦虑,紧张,疲劳,代谢紊乱(例如,酒精的戒断,甲状腺毒症),或某些药物的应用(例如咖啡因及其他磷酸二酯酶抑制剂,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 原发性(良性遗传性)震颤:一种细微至粗大的慢震颤,通常影响手,头及声带。在50%病例中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因素。震颤可为单侧性,震颤在静止时很轻微或不发生,当病人执行精巧动作时能引发震颤,在上述可使生理性震颤强化的任何因素影响下,原发性震颤也会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原发性震颤的发病也增多,偶尔被错误地称为老年性震颤。 小脑疾病的震颤:意向性震颤(如见于多发性硬化与其他小脑传出障碍疾病),出现在运动的肢体接近目标的时候。支持性(位置性)震颤是肢体近端一种粗大的转动性震颤,在病人试图维持某一固定的姿势或负重时最为显著。摇晃是头部与躯体粗大的震颤,也是一种支持性震颤,在维持直立姿势时明显,平卧后消失。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性脑病与其他代谢性脑病病例,当病人向前平伸双手时会出现一种粗大,缓慢,非节律性动作。应用肌电图记录,可观察到当病人试图保持固定姿势时,在抗地心引力的肌肉中出现间歇性的肌电静止,造成扑翼样震颤,因此它并不是真正的震颤,而是一种肌阵挛现象,一种阴性的肌阵挛。 在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中可以发生意向性震颤和静止性震颤。

  • 可能疾病: 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 眼球震颤阻滞综合征 肝火眩晕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神经

推荐医生更多

李瑾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天津爱维医院

吴秀芝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常州花园医院妇科

韩筱兰 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蒲春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马春云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陈晓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