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类风湿> 类风湿病人可以吃生姜粉吗,每天早上用生

类风湿病人可以吃生姜粉吗,每天早上用生

发病时间:不清楚

类风湿病人可以吃生姜粉吗,每天早上用生姜粉泡蜂蜜喝吗

补充说明:类风湿病人可以吃生姜粉吗,每天早上用生

a*******A 2015-05-24 08:07

类风湿病 生姜 蜂蜜 类风湿性关节炎 布洛芬片 类风湿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睡眠 关节肿胀 肿胀 软组织 手指 指关节 关节疼痛 疼痛 剧烈疼痛 疲劳 滑膜炎 性疾病 关节炎症 类风湿因子 关节畸形 风湿 山药 豆腐 苦瓜 芹菜 牛肉 羊肉 太极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4)

双蚁药业 双蚁药业

提问

建议在饮食上要有所调整,平时可以多吃有助于缓解关节炎症症状的食物,如山药、豆腐、苦瓜、芹菜等,少吃对关节有刺激作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海鲜等。除此之外,平时还应该适当地进行锻炼,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如打打太极、做做广播体操等都是不错的。

2017-07-06 18:26

举报

荆永珍 副主任医师 牡丹江市第二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阴道炎,盆腔炎,不孕不育,月经不调,宫颈炎,子宫肌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诊治。

提问

你好。你说的这种情况的话。是可以吃一些的。但是对类风湿患者没有什么帮助的。

2016-09-19 15:02

举报

钟盛华 主治医师 抚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泌尿外科的疾病,如隐睾、泌尿系感染、结石、前列腺炎等的治疗,对各种呼吸内科的疾病,如肺部感染、肺部结核、肺部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有很多的治疗经验。

提问

类风湿是一种免疫系统的疾病,需要特别的注意饮食,是不能吃这些刺激性的食物,对恢复是不好的。

2016-09-19 15:01

举报

李宏 主治医师 青龙满族自治县中医院

擅长:过敏性皮炎、湿疹、尖锐湿疣、滴虫性阴道炎、梅毒、病毒性肝炎、外阴炎等。

提问

您好,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定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可以口服布洛芬片等药物治疗。这种治疗方法没有确切疗效。

2016-09-18 18:53

举报

医生回答(3)

邓明俊 主任医师 成都附大强直医院

擅长:对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治疗、早期AS合并腰椎活动受限的诊治、脊柱侧弯、颈腰椎脊柱关节病等都有着丰富经验。

提问

你好,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其特征是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经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以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
根据目前的病情情况,建议去正规风湿免疫科或专业医院进行系统化治疗,精准祛炎,及促进受损骨质愈合。恢复滑膜健康状态,阻断病情发展,恢复关节正常活动功能。

2019-07-23 10:14

举报

杨红杰 医师 郑州京科强直中西医结合医院

擅长:从事风湿骨病疫临床、科研二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骨质增生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治疗建树

提问

你好,绝大多数患者是以关节肿胀开始发病的。肿胀是由于关节腔内渗出液增多及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改变而致,表现为关节周围均匀性肿大,手指近端指关节的梭形肿胀是类风湿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关节疼痛的轻重通常与其肿胀的程度相平行,关节肿胀愈明显,疼痛愈重,甚至剧烈疼痛。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分期分型,局部联合全身系统化治疗,锁定病症,帮助每位患者重获康复,同时要劳逸结合,活动与休息要适度,过于疲劳,人的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2019-06-25 11:25

举报

刘华娟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累及小关节的病变,比如腕关节、踝关节等,常对称分布。而姜茶过于浓烈,是不适合饮用的。
意见建议:对待此种疾病,临床上主要是靠中医药来调理治疗的。建议您可以去看中医。平时饮食宜清淡,少吃或者不吃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合理睡眠。希望此建议对您有所帮助。并祝您早日康复!

2016-11-22 13:5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类风湿病,尪痹)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本病临床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翳形成,并可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4%, 共有近500万患者。本病特点是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可发生于任何年龄,80%患者发病于35-50岁。同时类风湿的发生可能与内分泌、营养、职业、心理和环境的差异、细菌和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索等方面都有关系。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