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回答(2)

廖丽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丹毒的病原菌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通过皮肤微小破损处侵入并繁殖,导致局部炎症和组织损伤。
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和黏膜下淋巴管炎,该细菌通过皮肤微小伤口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在局部大量繁殖后突破淋巴管壁,形成丹毒样红肿。丹毒的主要表现为受累部位出现界限清晰的水肿性红斑,伴有疼痛、触痛、皮温升高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严重时可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
为确诊丹毒,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培养以检测是否存在特定病原体,如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此外,还可能需要使用针刺活检样本进行实验室分析,包括革兰氏染色和细菌培养来鉴定致病微生物。丹毒的治疗通常采用抗生素治疗,例如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对于重症患者,有时需住院静脉注射抗生素。疗程一般为5-7天。
丹毒患者应避免搔抓患处以防继发感染,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睡眠,有助于促进病情恢复。

2024-03-07 20:51

举报

李岗锋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丹毒病。丹毒的病原菌为A族B型溶血性链球菌,偶有C型或c型链球菌所致。多由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处而侵入,也可由血行感染,故鼻部炎症、抠鼻、掏耳、足解等因素常成为丹毒的诱因,病原茵可潜伏于淋巴管内引起复发。其他如营养不良、过分酗酒、丙种球蛋白缺陷及肾性水肿等皆可为丹毒的促发因素。 丹毒样外观为丹毒的临床表现。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好发于下肢和面部。其临床表现为起病急,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疹,颜色鲜红,并稍隆起,压之褪色。皮肤表面紧张炽热,迅速向四周蔓延,有烧灼样痛。伴高热畏寒及头痛等。

2015-10-26 21: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