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头枕部慢性疼痛怎么治疗
补充说明:头枕部慢性疼痛怎么治疗
a******W 2021-07-13 17:24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头枕部慢性疼痛可以考虑生活方式干预、非甾体抗炎药、肌肉松弛剂、神经阻滞、针灸治疗等方法来缓解。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的病因。
1.生活方式干预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等。这些行为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减轻压力及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头枕部慢性疼痛。
2.非甾体抗炎药
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上述药物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进而起到止痛的效果。
3.肌肉松弛剂
患者应遵照医师处方,在专业药师指导下使用氯唑沙宗片、盐酸乙哌立松片等药物进行调理。这类药品能够降低肌肉张力,从而放松紧张的颈部肌肉,有利于缓解因颈部肌肉过度收缩引起的头枕部慢性疼痛。
4.神经阻滞
在无菌条件下将局麻药注入周围神经干、丛或其他组织间隙内,使神经分布区域暂时失去感觉或某些功能活动,通常由经验丰富的麻醉师执行。此方法通过减少神经传导而间接缓解头枕部慢性疼痛;但须注意可能出现局部感染等问题。
5.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在特定穴位上刺入针灸针,刺激身体经络,一般每次治疗30-60分钟。针灸可以调节气血流通,缓解头枕部慢性疼痛;长期坚持效果更佳。
在诊断头枕部慢性疼痛的原因后,应避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或伏案工作,以免加重颈椎负担。同时还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引起疼痛加剧。
2024-01-19 21:04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枕神经痛是指后头部枕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区的疼痛。后枕部和颈部的感觉是由第1、2、3对颈神经支配,第2颈神经后支构成枕大神经,自乳突和第1颈椎后面中点连线的正中处由深组织浅出,分布于后枕部相当于两侧外耳道经头颈连线以后的部分。第3颈神经前支构成枕小神经、耳大神经。枕小神经主要分布于耳廓上部和枕外侧的皮肤,耳大神经主要分布于耳廓下部前、后面、腮腺表面及下颌角。当三条神经受累时,可引起后枕部和颈部疼痛,并常以神经痛形式出现。因第1颈神经后根一般发育很小,故上颈段脊神经疾病引起的后枕及颈部疼痛统称称为枕神经痛。经常的枕部的疼痛大多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关,引起它的原因主要是颈椎病。
症状起因:颈椎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椎间盘的退行性变。颈椎位于头颅与胸廓之间,颈椎间盘在承重的情况下要做频繁的活动,容易受到过多的细微创伤和劳损而发病。 其主要病理改变是:早期为颈椎间盘变性,髓核的含水量减少和纤维环的纤维肿胀、变粗,继而发生玻璃样变性,甚至破裂。颈椎间盘变性后,耐压性能及耐牵拉性能减低。当受到头颅的重力和头胸间肌肉牵拉力的作用时,变性的椎间盘可以发生局限性或广泛性向四周隆突,使椎间盘间隙变窄、关节突重叠、错位,以及椎间孔的纵径变小。由于椎间盘的耐牵拉力变弱,当颈椎活动时,相邻椎骨之间的稳定性减小而出现椎骨间不稳,椎体间的活动度加大和使椎体有轻度滑脱,继而出现后方小关节、钩椎关节和椎板的骨质增生,黄韧带和项韧带变性,软骨化和骨化等改变。 由于颈椎间盘向四周膨隆,可将其周围组织(如前、后纵韧带)及椎体骨膜掀起,而在椎体与突出的椎间盘及被掀起的韧带组织之间形成间隙,称"韧带间盘间隙",其中有组织液积聚,再加上微细损伤所形起的出血,使这种血性液体发生机化然后钙化、骨化,于是形成了骨赘。椎体前后韧带的松弛,又使颈椎不稳定,更增加了受创伤的机会,使骨赘逐渐增大。骨赘连同膨出的纤维环,后纵韧带和由于创伤反应所引起的水肿或纤维疤痕组织,在相当于椎间盘部位形成一个突向椎管内的混合物,就可能对脊神经或脊髓产生压迫作用。钩椎关节的骨赘可从前向后突入椎间孔压迫神经根及椎动脉。椎体前缘的骨赘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文献上也有这种前骨赘影响吞咽或造成嘶哑的报告。脊髓及神经根受压后,开始时仅为功能上的改变,如不及时减轻压力,逐渐会产生不可逆的变化。因此如果非手术治疗无效,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就诊科室:神经
通气鼻贴
可扩张鼻腔通道,降低鼻气流阻力,改善鼻通气,从而加强或者改善呼吸,缓解鼻塞、鼻充血,使呼吸更顺畅。可减轻或缓解打鼾程度,提高睡眠质量。提高运动员空气吸入量。
舒肝解郁胶囊
疏肝解郁,健脾安神。适用于轻、中度单相抑郁症属肝郁脾虚证者,症见情绪低落、兴趣下迟滞、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紧张不安、急躁易怒、食少纳呆、胸闷、疲乏无力、多汗、疼痛、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正天丸
疏风活血,养血平肝,通络止痛。用于外感风邪、瘀血阻络、血虚失养、肝阳上亢引起的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神经性头痛、颈椎病型头痛、经前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