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药品> 凝血酶> 抗凝血酶iii偏低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1)

戴陵甲 主治医师 三甲

擅长:全科

提问

抗凝血酶iii偏低可能是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抗凝蛋白缺乏症、维生素K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疾病的表现,这些都可能导致血液凝固异常。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查和确诊。
1.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由于AT-Ⅲ基因突变导致抗凝血酶Ⅲ合成减少或功能异常所致。患者对血液凝固的生理防御减弱,易发生血栓形成。对于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可遵医嘱使用肝素进行替代治疗。
2.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
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是指由其他因素如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引起的抗凝血酶Ⅲ水平下降。此时机体对抗体的清除能力降低,可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针对获得性抗凝血酶Ⅲ缺乏,可以遵照医生的意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改善病情。
3.抗凝蛋白缺乏症
抗凝蛋白缺乏症是一组以抗凝蛋白含量减低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包括抗凝血酶III、蛋白质C和蛋白质S缺乏症。这些抗凝蛋白参与调节血液凝固过程,其缺乏导致凝血因子活化加速,从而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抗凝蛋白缺乏症的治疗需个体化制定,可能需要补充缺失的抗凝蛋白,例如静脉注射新鲜冷冻血浆或凝血因子Xa抑制剂。
4.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依赖因子包括凝血因子II、VII、IX和X,在维生素K存在下才能发挥活性。当维生素K缺乏时,上述因子合成不足,影响了抗凝血酶的功能。轻度维生素K缺乏可通过口服维生素K纠正,重度则需静脉注射。严重出血者应输新鲜冰冻血浆或凝血因子浓缩物。
5.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严重的全身性微血管凝血疾病,由于广泛的微血管内凝血导致凝血因子消耗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此时抗凝物质被大量消耗,抗凝血酶III也会随之降低。DIC的治疗通常包括控制原发病灶、补充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抗纤溶治疗以及支持性护理。常用药物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输注、氨甲苯酸等。
建议定期监测抗凝血酶III水平,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必要时,可在专业医师指导下通过凝血功能测定、D-二聚体检测等相关检查评估病情。

2024-03-17 00: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遗传性抗凝血酶Ⅲ缺乏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男女患病机会相等,以杂合子多见,多无临床症状,在静脉血栓患者中仅4%为ATⅢ缺乏症患者。

  •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 典型症状: 静脉血栓

  • 临床检查: 静脉血栓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20000 —— 50000元)

适用药品

氨甲环酸片

本品主要用于急性或慢性、局限性或全身性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所致的各种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所致的继发性高纤溶状态,在未肝素化前,慎用本品。本品尚适用于:①前列腺、尿道、肺、脑、子宫、肾上腺、甲状腺、肝等富有纤溶酶原激活物脏器的外伤或手术出血;②用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链激酶及尿激酶的拮抗物; ③人工流产、胎盘早期剥落、死胎羊水栓塞引起的纤溶性出血;④局部纤溶性增高的月经过多,眼前房出血及严重鼻出血;⑤用于防止或减轻因子VIII或因子IX缺乏的血友病患者拔牙或口腔手术后的出血; ⑥中枢动脉

尼妥珠单抗注射液

本品与放疗联合适用于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表达的Ⅲ/Ⅳ期鼻咽癌。使用本品前,患者应先确认其肿瘤细胞EGFR表达水平,EGFR中、高表达的患者推荐使用本品。检验操作应由熟练掌握EGFR检测试剂盒检测技术的实验室完成。检验中的某些失误,如使用较差的组织样本、未能严格遵从操作规程、使用不当的对照等均可能导致不可靠的结果。

血栓心脉宁片

益气活血,开窍止痛。用于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胸痹症见头晕目眩,半身不遂,胸闷心痛,心悸气短;缺血性中风恢复期、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

甲泼尼龙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