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偏身肌张力障碍病因
补充说明:偏身肌张力障碍病因
a******W 2021-10-24 19:5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偏身肌张力障碍可能由遗传因素、先天发育异常、脑血管病变、感染后神经炎、药物副作用等引起,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由于家族中存在有遗传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导致基因突变或者染色体畸变,进而出现偏身肌张力障碍。针对遗传性肌张力障碍,可以考虑使用阿立哌唑、硫必利等抗精神病药进行治疗。
2.先天发育异常
先天发育异常是指胎儿期或出生时大脑和神经系统未完全发育或受损,可能导致偏身肌张力障碍。这些异常可能包括神经元数量减少、神经递质不平衡或神经回路缺陷。对于先天发育异常引起的偏身肌张力障碍,可遵医嘱采用肉毒素注射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3.脑血管病变
脑血管病变如卒中或其他缺血性事件,会导致局部大脑区域供血不足,影响运动皮层的功能,从而引起偏身肌张力障碍。脑血管病变所致偏身肌张力障碍需要紧急医疗干预,例如溶栓治疗或血管成形术。
4.感染后神经炎
感染后神经炎是由病毒侵袭神经系统引起的炎症反应,会导致神经传导功能障碍,继而导致肌肉收缩模式异常,出现偏身肌张力障碍。针对感染后神经炎,可以考虑使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等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
5.药物副作用
某些药物如抗精神病药、镇静剂等,通过干扰神经递质平衡产生副作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肌张力增高。药物副作用引起的偏身肌张力障碍通常需调整处方或停用特定药物。
建议定期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以及头颅MRI以监测病情变化。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
2024-02-19 06:23
举报相关问题
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特发性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dytonia)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有关,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常是基底核、丘脑及脑干网状结构等病变的症候。(二)发病机制特发性肌张力障碍(idiopathicdytonia)可为常染色体显性(30%~40%外显率)、常染色体隐性或X连锁隐性遗传,显性遗传缺损基因DYT1已定位于9号常染色体长臂9q32~34,编码ATP结合蛋白扭转蛋白A(torinA),可有散发病例。环境因素如创伤或过劳等可诱发,如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发病前,可有面部或牙损伤史,一侧肢体过劳,常诱发书写痉挛、打字员痉挛和运动员肢体痉挛等。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是纹状体、丘脑、蓝斑、脑干网状结构等病变所致,如肝豆状核变性、胆红素脑病、神经节苷脂沉积症、苍白球黑质红核色素变性、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特发性基底核钙化、甲状旁腺功能低下、中毒、脑卒中、脑外伤、脑炎等;另外,药物(左旋多巴、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甲氧氯普胺)也可诱发。肌张力障碍还可由心理因素引起,特点是易受到暗示影响。病理及神经生化改变:特发性扭转痉挛可见非特异性病理改变,包括壳核、丘脑及尾状核小神经元变性,基底核脂质及脂色素增多。继发性扭转痉挛病理学特征随原发病不同而异,痉挛性斜颈、Meige综合征、书写痉挛和职业性痉挛等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无特异性病理改变。拮抗肌过度协同性收缩是本病主要的生理学特点,肢体每次收缩常由近端向远程扩展。肌电图检查发现,肌肉收缩间歇期无不自主运动电位。根据肌电图特点分为3型:①持续30的肌肉收缩,间隔短时间静息;②重复、节律性收缩和静息状态,收缩期和静息期均为1~2秒钟;③快速、短暂肌肉收缩,持续100m,表现类似肌阵挛。
可能疾病:肌张力障碍
常见检查: 肌张力
就诊科室:神经
血塞通片
活血祛瘀,通脉活络,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脑血流量。用于脑络瘀阻,中风偏瘫,心脉瘀阻,胸痹心痛;脑血管病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属上述证候者。
腰痛宁胶囊
消肿止痛、疏散寒邪,温经通络。用于寒湿瘀阻经络所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腰肌劳损、腰肌纤维炎、风湿性关节痛,症见腰腿痛、关节痛及肢体活动受限者。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Ⅰ)
①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如足靴区溃疡、糖尿病性溃疡、褥疮、窦道、肛门会阴部创面及其他难以愈合的创面。②切口愈合障碍的治疗,如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张力过大、术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化疗药物、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以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③预防和减少手术疤痕。
肾宝片
调和阴阳,温阳补肾,扶正固本。用于腰腿酸痛,精神不振,夜尿频多,畏寒怕冷;妇女白带清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