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 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

精选回答(1)

韩东 主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擅长: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的诊治。

提问

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一般是指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胆道畸形,患者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先天性胆管扩张症是由于胆管胚胎发育异常所致,可能与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腹部包块、黄疸等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通过腹部B超检查、CT检查等方式明确诊断。对于确诊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将胆管切除,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清淡,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

2018-06-02 09:37

举报

医生回答(2)

李学庆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可以采取新生儿黄疸管理、营养支持治疗、肝脏移植手术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1.新生儿黄疸管理
新生儿黄疸管理包括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光疗和特殊喂养指导,以防止核黄疸。此措施针对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患者常见的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目的是早期发现并预防核黄疸的发生。
2.营养支持治疗
营养支持治疗涉及提供易于消化吸收且不含胆盐的食物,如要素饮食,以减少胆汁分泌负担。此举旨在缓解胆汁淤积引起的脂肪泻及生长迟缓等问题;对于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患者至关重要。
3.肝脏移植手术
肝脏移植手术是将健康的供体肝脏移入患者体内,通常采用开腹或微创技术完成。该措施适用于无法通过其他手段改善预后的严重病例,可纠正胆汁淤积状态,但需考虑终身免疫抑制治疗的风险。
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征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除上述常规治疗外,还可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片、水飞蓟宾胶囊等药物促进胆汁排泄。建议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避免酒精和其他可能损害肝脏的物质摄入。

2024-03-11 07:07

举报

欧晨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先天性肝内胆管发育不良症,表现为肝脏明显肿大,显微镜下大多数门管区无胆管,有时可见发育不良的胆管,多无明显管腔,伴有明显的淤胆现象和门管区轻度纤维化,睾丸可见间质纤维化等。

2014-07-26 16:14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症状自查

个人信息
性别:
请选择
年龄:
请选择
  • 一个月内
  • 2~11个月
  • 1~12岁
  • 13~18岁
  • 19~29岁
  • 30~39岁
  • 40~49岁
  • 50~64岁
  • 65岁以上
职业:
请选择
  • 工人
  • 农民
  • 教师
  • 服务员
  • 司机
  • 厨师
  • 办公室/白领
  • 医师/护士
  • 公务员
  • 销售/采购
  • 其他
相关症状
开始自查 请输入您的信息

名医在线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我要求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