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尿崩症影象
补充说明:尿崩症影象
a******W 2014-07-28 11:3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尿崩症影象可能是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肾小管功能障碍、颅内肿瘤、脑外伤、感染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抗利尿激素由下视丘神经垂体束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其作用是通过提高肾脏对水的重吸收来减少尿量。当抗利尿激素缺乏时,会导致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从而引起多尿、口渴等症状。抗利尿激素替代疗法是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口服或注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来增加体内抗利尿激素的浓度,以恢复正常的尿液浓缩能力。
2.肾小管功能障碍
肾小管功能障碍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受到干扰,进而影响尿液的浓度和排泄,可能导致尿崩症的发生。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等利尿剂促进水分排出,改善肾小管的功能。
3.颅内肿瘤
颅内肿瘤压迫下视丘或垂体区域,干扰了抗利尿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从而引起尿崩症。针对颅内肿瘤引起的尿崩症,手术切除肿瘤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如经蝶窦垂体瘤摘除术。
4.脑外伤
脑外伤可能直接损伤下视丘或垂体区域,影响抗利尿激素的正常分泌和调节,导致尿崩症发生。对于脑外伤引起的尿崩症,需要遵循医嘱进行针对性处理,如电解质平衡管理。
5.感染
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间接影响抗利尿激素的分泌,从而诱发尿崩症。如果是由感染引起的尿崩症,则需遵照医生的意见给予抗生素治疗,例如链霉素或多西环素。
建议定期监测每日饮水量和尿量的变化,以及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在饮食方面,应避免高盐食物,以免加重水肿,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以支持骨骼健康。
2024-02-15 02:4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尿崩症有两种。一种是产生调节尿量的抗利尿激素的视索上核、室旁核和产生抗利尿激素的脑下垂体后叶发生了病变,使分泌出来的抗利尿激素不够用。另一种尿崩症是肾脏的肾小管有病变,对抗利尿激素不敏感。原发性尿崩症一般属永久性,须坚持服药治疗。对于继发性尿崩症,则应在处理原发病变时,如肿瘤、手术等。对于中枢性的尿崩症治疗主要是用抗利尿激素。
2014-07-28 11:38
举报向医生提问
尿量超过3L/d称尿崩。引起尿崩的常见疾病称尿崩症。尿崩症(diabetes insipindus)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醋酸去氨加压素片
弥凝用于治疗中枢性尿崩症,夜间遗尿症(五岁或以上的患者)。
巴氯芬片
本品用于缓解由以下疾病引起的骨骼肌痉挛: 1、 多发性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肿瘤、横贯性脊髓炎、脊髓外伤和运动神经元病。 2、脑血管病、脑性瘫痪、脑膜炎、颅脑外伤。
丹参酮胶囊
抗菌消炎。用于痤疮,扁桃腺炎,外耳道炎,疖、痈,外伤感染,烧伤感染,乳腺炎,蜂窝组织炎,骨髓炎等。
甲磺酸溴隐亭片
内分泌系统疾病: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伴随高或正常泌乳素血症)、闭经(伴有或不伴有溢乳)、月经过少、黄体功能不足和药物诱导的高泌乳激素症(抗精神病药物和高血压治疗药物)。非催乳素依赖性不育症: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与抗雌激素联合运用(如:氯底酚胺)治疗无排卵症。高泌乳素瘤:垂体泌乳激素分泌腺瘤的保守治疗,在手术治疗前抑制肿瘤生长或减小肿瘤面积,使切除容易进行;术后可用于降低仍然较高的泌乳素水平。肢端肥大症:单独应用或联合放疗、手术等可降低生长激素的血浆水平。抑制生理性泌乳:分娩或流产后通过抑制泌乳